近段时间来,亚太地区的军购热潮此起彼伏,多个国家出手阔绰——日本宣布“全球鹰”无人机采购计划,随后韩国推出“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采购计划,印度则抛出了600亿卢比军事设备采购案。
今年3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报告称,亚太地区在过去5年勇夺全球武器进口桂冠,并包揽了前五名,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预测亚洲军费在2012年将赶超欧洲。
世界军贸分析中心预计,印度2012年武器进口总额将达94亿美元,2012~2016年将达到514亿美元,并将长期高居亚太各国榜首。其他国家也不甘落后,日本购买了42架F-35战斗机,耗资超过70亿美元。韩国则抛出了72亿美元的下一代战斗机投标计划。
而越南则耗费数十亿美元购买“基洛级”潜艇、苏-30MK2战斗机、猎豹级护卫舰、宝石超音速反舰导弹、斯托克-E型防空雷达等先进武器。菲律宾继引进汉密尔顿级巡逻舰后,又提出了新的购买巡逻舰、战斗机的计划。
与军购大客户相对应,在全球武器出口排行榜上,美国、俄罗斯是“大佬”。据统计,2011年美、俄和欧洲主要国家军售额占全球总额的82.53%。
军售大国为了占领市场份额,也是各显其能。政要推销、技术合作、借贷消费,甚至打出石油、核电“能源牌”。法国“阵风”战斗机之所以能够赢得印度126亿美元大单,与重要技术转让息息相关。日本之所以选定F-35,也与日方企业可能承担四成制造项目密不可分。
追根溯源,美军宣布重返亚太直接拉动了亚太地区的军售,而美国在亚太军售的主导地位,也决定了军售在其重返战略中既是利益驱动,更是控制手段,亚太面临“套牢”危险。
据统计,美国每生产1300亿美元军火,就能够拉动百分之一的GDP,每增加10亿美元订单,就能解决上万人就业。中东军火市场萎缩、美军自身需求缩减等原因,都让美国军火商盯上了亚太地区。虽然美军在亚太还未曾采取强硬军事手段,但年初以来的多场军演,已经逼真地营造出了“风雪欲来衣帽急”的氛围,让美国军火商在亚太大发横财。
对于美国来说,运用军售杠杆楔入要点、注入势力,是其惯用的战略手段。美式武器的系统性、体系化要求也决定了军购方如果失去美军的战术培训、技术升级和情报支援,武器作战效能就难以发挥,军售合同已经变相升级为军事盟约,被美国控制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比如,对澳大利亚出售“宙斯盾”系统,吹响了美军进驻达尔文港的前奏。老古董似的汉密尔顿级巡逻舰,敲开了美军重回菲律宾苏比克湾的大门。美国甚至正在考虑取消长达28年的对越南军售禁令的可能性,美军这一次盯上的是南中国海上的战略要点——金兰湾。
从战略角度考虑, “让每一个潜在挑战国都生活在邻国制衡中”,就能让对手疲于奔命,让盟友死心塌地。美国借口维护地区军力平衡,不断加大向亚太国家出口先进武器的力度,试图通过周边的军备膨胀,将中国拖入军备竞赛,遏制中国崛起。
[ 责任编辑:吴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