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标签:两会领导人商谈 | 经贸文化论坛 | 直击海峡论坛 | 建党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  >   正文

黎巴嫩爆炸案引发政治地震 叙利亚遭游行抗议

2012年10月22日 10:27 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转发 打印

  “贝鲁特汽车炸弹事件对于黎巴嫩来说不亚于一场政治地震。”阿联酋《民族报》21日这样描述上周五黎巴嫩首都遇袭事件的影响力。19日,发生在艾什拉菲亚区黎巴嫩安全军队办公大楼附近的爆炸当场炸死8人,其中包括部队情报局长维萨姆·哈桑。21日,哈桑葬礼在贝鲁特举行,黎前总理呼吁“每个人”走上街头参加葬礼,向“爆炸主使者”叙利亚表示愤怒。叙利亚危机加剧让邻国黎巴嫩日益陷入分裂,支持巴沙尔的什叶派与支持反对派的逊尼派武装冲突不断,哈桑之死被认为点燃了逊尼派的怒火。黎巴嫩内战时期的教派仇杀是否再度上演成了整个中东最关心的话题。

  路透社21日报道称,当天,数千人高举反对派“未来阵线”的党旗,呼喊“米卡提下台”、“巴沙尔离开”的口号,以游行方式参与了哈桑的葬礼。哈桑的葬礼当天从黎巴嫩安全部队驻地开始,沿途经过汽车炸弹袭击发生地,最终到达烈士广场,“他将被葬在前总理拉哈里里身旁”。法新社称,愤怒的游行者当天试图包围黎巴嫩总理米卡提办公地点,但被安全队部用催泪弹击退。参与游行的一名反对派领导人说,叙利亚2005年从黎巴嫩撤走了,我们现在要防止他们为了利益再次回来。

  黎巴嫩《每日星报》称,哈桑今年8月刚破获了一起叙利亚密谋在黎巴嫩进行恐怖袭击的案件。《纽约时报》也透露说,哈桑一直对叙逊尼派推翻巴沙尔持支持立场。哈桑是逊尼派穆斯林,黎巴嫩逊尼派群体视其为本教派利益的“保护人”。自19日开始,黎巴嫩主要城市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很多人担心1975年至1990年黎巴嫩教派冲突和仇杀会重现。

  《民族报》21日称,黎巴嫩政治体制建立在教派分权的基础上,总统由基督教人士担任,总理来自于逊尼派,议长来自于什叶派。在此次袭击事件中被要求下台的总理米卡提虽然是逊尼派,但却被反叙的“3·14”联盟认为只不过是真主党的代言人而已。“3·14”联盟主要包括“未来阵线”、黎巴嫩长枪党、“黎巴嫩力量”以及自由国民党,被认为亲西方。“3·14”联盟提出,米卡提内阁应为哈桑的死负责,并要求他辞职。米卡提20日在召开完内阁会议后表示,他在与黎总统苏莱曼磋商后放弃了立即辞职的打算,“我要给苏莱曼与民族对话委员会的磋商留下一定时间,以免国家陷入混乱”,但他表示最终一定会辞职。不过,叙利亚当局和真主党都否认参与了此次袭击。

  路透社分析说,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深受叙利亚影响的黎巴嫩也以教派为界,呈现出支持巴沙尔和反对巴沙尔的两派,双方曾多次发生武装冲突,“此次暗杀事件是最新的一次,但很难说是最后一次”。《纽约时报》21日称,黎巴嫩的不稳定部分源于该国易燃的教派紧张关系,黎主要反对党一直呼吁与美国和沙特结盟,但执政联盟则得到伊朗和叙利亚支持。美国《洛杉矶时报》引述西方外交官和分析人士的话警告说,叙利亚暴力冲突已经扩散至黎巴嫩,黎巴嫩不稳定的教派局势与内战历史可能会将破坏力放大到整个中东。

  之所以此次爆炸在黎国内激起如此大规模的反叙示威,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历史渊源关系密切。黎巴嫩于1975年爆发内战,1990年才结束。此前,黎巴嫩经历了相对平静和繁荣时期,首都贝鲁特被誉为“中东巴黎”。但随着宗教冲突升级,1975年,全面内战在黎巴嫩爆发。1976年,叙利亚以阿盟名义出兵黎巴嫩,此后叙军一直驻留在黎境内。2005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贝鲁特一起汽车爆炸案中遇袭身亡,亲西方的政党指控叙利亚是暗杀事件的幕后黑手。该事件引发黎国内多地游行示威,要求叙军从黎撤走。在多方压力下,叙利亚在2005年4月从黎境内撤出1.5万人的军队。尽管军队撤走,但外界认为叙仍然对黎巴嫩政局保持影响力。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
    关于我们 | 本网动态 | 转载申请 | 投稿邮箱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法律顾问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391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