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
董漫远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王锁劳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东研究中心主任
金宜久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李福泉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
王泰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主持人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魏香镜
实习生 史晓露
近日,当埃及总统穆尔西令长期掌管军权的“大佬”坦塔维和参谋长阿南“退休”,并果断打击侵袭西奈半岛的武装分子时,一些政治分析人士惊呼,虽然这位文人总统上任尚不到两个月,但其治理国家的锋芒已现。
在果断从容处理国内问题时,穆尔西马上要开展的外交活动亦是“出手不凡”。穆尔西将于8月28日至30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随后他将前往伊朗出席于8月30日举行的不结盟运动峰会。对于穆尔西来说,这两次出访均具有非凡的意义——访华之旅,将是穆尔西任职后第一次出访中东之外的国家;此后的伊朗之行,穆尔西则成为30多年来首位访问伊朗的埃及国家元首。此外,穆尔西还将于9月23日访问美国,这是其外交活动的另一“大动作”。
由于埃及是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其国内政局及外交路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波及地区格局。因此,穆尔西的外交之旅尚未开启,舆论早已开始热议。本期南方时事圆桌特邀请了五位中东问题专家,从中东宗教、地缘博弈、经济合作等各因素入手,解读穆尔西领导下的埃及所发生的“变”与“不变”。
中东政策
尽量缓和与伊朗关系 倾向地区平衡
南方日报:穆尔西将要出席在伊朗举行的不结盟运动峰会,无形中与以色列的关系疏远,这是否意味着,穆尔西正在调整穆巴拉克时代的埃及外交政策?
王泰:从地区平衡角度而言,埃及很有可能重启和伊朗的外交关系。客观上来讲,重启埃伊关系会提升埃及在中东的影响力,同时,伊朗也会通过重新理顺与埃及关系,增大其在中东的影响力,这种结果对双方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李福泉:相比穆巴拉克时期,穆尔西的政权基础和政权体系有质的变化。穆尔西毕竟是民选的总统,他要反映普通老百姓的意愿,民众意愿由于宗教情感的作用,表现在国家的外交政策上,就是与伊朗走近、与以色列疏远。埃及与伊朗交好可以让埃及在中东进一步扩大影响,但可以预料,未来两国关系不会过于亲密。
董漫远:现在埃及和伊朗有缓和关系的动向,但两国是一种战略警觉与防范的关系,目前的缓和状态不能根本扭转两国关系。这些年,中东地区的逊尼派地缘政治大国与什叶派地缘政治大国,以及有巨大影响的宗教大国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战略博弈。虽然穆尔西有温和的伊斯兰改革倾向,但埃及毕竟是世俗政治国家。这一世俗政权同伊朗的革命输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仍有深刻的宗教和地缘政治矛盾。在这一背景下,埃及同伊朗改善关系的幅度有限,目前穆尔西对伊朗示好仍属于姿态性的。
金宜久:穆尔西上台后,他作为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代表,首先要和埃及广大的穆斯林群众站在一起,要保持政权的稳固,也必然要依靠选民。那时,埃及会和以色列保持一种不冷不热的关系,不会像此前般亲密。
王锁劳:埃及与伊朗关系的调整早就开始了,在穆尔西当选后,伊朗外长萨利希就访问了埃及。因此,穆尔西访问伊朗的行动不能单方面解读为埃伊关系出现实质性变化。原因有三,第一,穆尔西去伊朗,是在访问中国之后的顺访;第二,穆尔西是出席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而埃及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不结盟运动的三大发起国之一。还有,埃及应当是上届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国,而伊朗是这届不结盟运动的主席国,从道义上讲,埃及应该出席。当然,穆尔西的行动也可以解读为他希望与伊朗恢复正常的外交关系。此外,从埃及与以色列关系讲,埃及在西奈半岛的军事行动不是反映两国关系出现本质变化的“晴雨表”,两国关系的走向应当从其他方面解答。比如穆尔西上台以后,以前两个国家签订的天然气合同是否要做出修改,以及1978年两国签署的戴维营协议的命运。
[ 责任编辑:吴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