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近日再趋紧张,中国舆论中传出希望利用经济制裁慑服日本的声音。笔者认为,这类声音只考虑到单边关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双边或多边关系,欠缺斟酌。
2010年,日本非法扣押中国渔船船长。中国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使用了经济制裁,但事实上中国暂停了对日稀土出口。这一举动极大刺激了日本重新研究资源政策,尤其决定稀土及稀有金属不能只依赖一个国家,同时也引起美国等国家的警惕,并让中国此后在稀土出口问题上处境困难。后来,船长获释,中国赢了面子,但后续效应却持久不散。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国家及民间交往始终无法回避。在经济层面,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拥有如此深厚的依存关系,轻易使用恐吓战术,随意性太大。中国是个大国,并且要做强国,治大国尚且要如烹小鲜,杀鸡焉用牛刀!
日本各界担心中国会对日本祭出什么“杀手锏”,日本眼下尚未出台与中国全面对抗的举措,中国也应理性地将问题局限于海疆岛屿之争的范围内。如果轻率对日使用经济制裁,日本在华企业尚多,它们可能会因此加速撤离中国。而日本民间的对华情绪也将继续升温。
从国际影响来说,中国虽然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制裁一个国家,通常应该有其他国家的支持。如若真要动用国际力量制裁日本,有必要提请联合国通过。这样,所谓的制裁行动才具有正当性,美国就经常这样做。如果一国妄自舞起经济制裁大棒,不仅容易偏离WTO原则,更易授人口实,引起一连串的副作用。简单说,其他国家会加深对崛起中国的疑虑和警惕,把中国看成动不动就对邻国挥舞大棒的庞然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