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政府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发事端,大大增加了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日方的频频挑衅,中国或许需要被迫出台一些反制措施,利用当前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特点,采取若干制裁手段,使日本政府不再得寸进尺,鲁莽行事。
日本对华关系的压倒性特点是,经济上高度受惠于中国,增长和发展系于中国,但安全上处心积虑,多方作对并且变本加厉,决意与中国为敌。另一方面,日本似乎吃准了中国既然寻求和平发展、以邻为善,从而只能隐忍不发的国策,以为中国已经甘愿拔掉了牙齿。
日本这种首鼠两端的国民性格不应该得到纵容。否则,日甚一日,中国的一味宽容将退化为绥靖政策,后患无穷。从现在起,中国不妨改变姿态,尝试调动多种政策工具,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外交、安全、防务和舆论力量,破解日本往往恩将仇报的恶行怪圈。
为了给日本一个迷途知返的机会,中国可以综合考虑多种手段,首先从经济方面出台一些制裁性措施,让日本尽早结束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冒险之旅。对日反击,就经济而言,制敌之术起码可以使用贸易、关税、金融、自贸协定、旅游5大撒手锏。
数据表明,对华贸易已经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2011年,日本的主要市场及其占比,分别如下:中国19.6%,美国15.0%,欧盟11.6%,韩国7.7%,香港5.5%;日本的主要供货国及其占比,更不平衡:中国21.5%,欧盟9.4%,美国8.9%,澳大利亚6.6%,沙特5.2%。相比之下,中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依次为:美国17.1%、香港14.1%、日本7.8%、韩国4.4%;主要进口来源国是:日本11.2%、韩国9.3%、台湾7.2%、美国6.8%。就是说,中国在日本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各占1/5强弱,而日本在中国出口额中小于1/10、在中国进口额中大于1/10。这意味着,中国多买、少买或不买日货,攸关日本命运。
中国不妨搞垮一批日本企业。鉴于中日经济合作已经相当深入,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相互依存关系,但日本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更强,而这种不对称的依赖性,首先表现在彼长我消的现状和趋势,那就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日本企业,目前不少都是靠着中国市场得以发展甚至存活的,中国市场已经是它们的“强心剂”,如果中国市场对某些日本企业关上大门,简直可以“直中靶心”,那么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就决不应该吝啬这种权利。
在日本格外看重的东南亚市场,中日企业虽然形成了激烈的竞争关系,但中国势头更劲,中国若强力展开地缘经济竞争,日本经济抵抗力有限,一定会失去更多市场。日本虽有一些高新技术、尖端技术,但这些优势并非其独有,中国可以从其他渠道以及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而日本所需要的稀土等战略性资源,恰恰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所掌控。这种对中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已经构成日本自身的战略弱点,甚至对它的国运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