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日本科学系统开发国土资源 “小”土地上大作为

时间:2012-07-16 10:55  来源:半月谈

  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虽然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但日本通过科学、系统的国土资源开发,以相当高的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并且在工业化浪潮之后依然维持着66%的森林覆盖率,世界罕见。在经济发展和住房需求的双重压力下,提升产业层次、完善土地立法、科学系统开发国土资源成就了日本在“小”土地上的大作为。

  提升产业层次是根本

  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存在着农村耕地减少,工业、商业等非农用地扩大的关系,且一般都会呈现“U”形曲线的变化规律。城市化水平在30%~70%时是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最快的时期。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尤其是耕地与GDP、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投资及城市化水平等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琦经过研究发现,1961年~2001年日本和韩国工业化时期,GDP增加1亿美元,韩国耕地减少740公顷,远远高于日本耕地减少265公顷。从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看,韩国的耕地消耗也是日本的3倍。日本的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远远高于韩国。这说明日本的土地利用效率大大高于韩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水平更高。换句话说,同样的投资,韩国必须比日本付出更多的耕地才能换来同样的效益。

  张琦的课题组还对工业化加速时期中、日、韩三国耕地减少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在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方面,耕地每减少1万公顷,日本GDP增加137.8亿美元,是韩国95.1亿美元的1.45倍,是中国13亿美元的10.6倍(以中国百强县2002-2004年的指标)。第二产业增加值方面,每减少1万公顷,日本第二产业增加为101.9亿美元,韩国为60.5亿美元,中国为7.8亿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7%、韩国的12.9%。第三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差距最大,中国分别为日本的3.5%和韩国的5.4%。

  这说明了单位土地面积对经济的贡献率方面,中国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远远落后于韩国和日本。粗略估计,如果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到韩国工业化加速时期的水平,新增1亩建设用地相当于目前利用水平下的10亩,如果提升到日本工业化加速时期的水平,则相当于目前利用水平下的16亩,潜力与前景十分可观。

  日本是如何保持如此高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呢?

  这首先取决于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日本在高速工业化时期,也出现过农地大量转用的情形。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日本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用地年均单位面积产出从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化中期的470.6亿日元/平方公里,到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化后期提升到1392.2亿日元/平方公里,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后工业化时期的2128.6亿日元/平方公里,实现了“三级跳”。

  其次与日本的国土综合开发计划息息相关。张琦说,经济发展与耕地减少或者建设用地增加之间是有内在变化规律的,耕地减少也仅仅是发展趋势性规律,人们完全可以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条件进行主动调整。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根据产业演进规律,围绕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四个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不断提升、优化产业布局。1962年日本开始实施“据点开发”的地区开发战略,对新开发地区给予优先分配公共投资、修建交通、通讯设施和贷款、减税等优惠待遇,保证了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60年代末在太平洋沿岸及其延伸地区形成了一系列工业区。60年代末,日本国土开发转向地区均衡发展,对后进地区采取财政、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振兴地方经济。1977年,日本政府提出“地方定居圈”的地区开发战略,向地方疏散工业,而且完善广大农村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整个国土的均衡利用。1988年,日本提出多极分散的国土开发战略,开始扭转人口、经济功能、行政功能过度集中的状况。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