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埃及总统大选结果最终出炉,穆斯林兄弟会所属的“自由与正义党”候选人穆尔西最终当选。对当前乱象纷呈的埃及政坛来说,埃及总统选举“尘埃落定”总归是件好事。不过,从种种迹象看,当前埃及政治转型并未走出迷宫,埃及政坛斗争并不会就此终结,埃及未来仍充满变数。
回顾一年多的埃及政治转型,其“最大成果”之一就是使此前处于隐性状态的军方与伊斯兰势力间的矛盾日趋显性化,双方间的对峙和对抗,决定了未来埃及政局注定将跌宕起伏。这次总统角逐实际就是这两大力量板块间的碰撞和对决。而这两大政治力量历史积怨甚深,政治纲领迥异,因此当前政治争斗激烈,很快就由正常的政治竞争演变为不择手段的贴身肉搏。
此前有人分析认为,埃及民主转型像是进入了迷宫,“而将军们把守着所有的出口”。穆尔西当选总统只会使军方危机感更加强烈,使其未来可能继续不断根据自身需要制定、修改和废除游戏规则,尽可能抵消穆斯林兄弟会的政治优势。而穆斯林兄弟会同样会不甘示弱,其未来肯定会借助总统权力压制军方。由此使双方未来权力角逐日趋升级并充满火药味,甚至不排除出现类似1991年阿尔及利亚那样,因军方与伊斯兰势力间矛盾激化而导致流血冲突。
埃及政治转型之所以乱象纷呈,归根到底是由埃及的经济基础决定的。从生产力角度看,该国由于缺乏足够强大的现代民族工业,因而缺乏代表现代工业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从生产关系角度看,由于分配不公导致贫富分化,埃及缺乏强大的中间阶层,使该国缺乏倾向于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力量,使政治纲领优劣比拼,变成了“枪杆子”与“伊斯兰”之间的比拼。在经济基础没有夯实情况下,急于推动上层建筑领域变革,很容易变成空中楼阁。
在埃及阴晴未定的政治转型过程中,该国真正重要的问题,也就是埃及如何摆脱困境,实现国家复兴等重大战略问题,反而被搁在一边。事实上,埃及陷入全面困境乃至最终爆发民众革命,本质上并不是因为过去实行威权统治,没让民众直接投票选举总统,而是因为穆巴拉克政府推行的政策路线有问题:经济上推行新自由主义,政治上为少数权贵服务,外交上过度亲美亲以色列。
因此,埃及要摆脱衰朽状态,要走上一条焕然一新的发展道路,仅仅总统换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换思路,换路线,换政策。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摒弃新自由主义发展思路,振兴民族工业;同时纠正过去过度亲近美国和以色列的对外政策。但在这方面,无论是当选的穆尔西还是落选的沙菲克,都语焉不详。
当初埃及民众积极投身反穆巴拉克抗议活动,归根到底是对“后穆巴拉克时代”充满期待,认为只要赶走独裁者、实行民主政治,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但事实恰好相反。埃及普通民众的生活非但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变得更加糟糕。而且埃及民主转型一波三折,充满迷茫,民主转型阵痛期仍很漫长。对那些“民主原教旨主义者”来说,埃及案例堪称是最好的清醒剂。(田文林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