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中国军力屡遭西方制造话题 民间智库主动发声反诘

时间:2012-06-19 08:32  来源:南方日报

  西方周期性制造中国军力话题

  中国民间军力报告“主动反问”  

  本月,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发布了《2011美国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2011日本军力评估报告(民间版)》。作为来自中国民间的首批国别军力评估报告,一经发布,立即引起国内外关注。发布方坦言,两份报告回应了美日两国近年来“对中国军力发展的品头论足”。

  这几年,对中国的军力评估已然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周期性话题。令人费解的是,中国的军力时而被高估渲染成“中国威胁”,时而又被贬低至“毫无实力”。这些自相矛盾的论调凸显出西方国家在看待中国军力发展问题上的复杂心态。

  此次中国国内民间智库发声,变“被动应答”为“主动反问”,传递出的是一种来自民间中国的态度:增信释疑、积累共识、减少误判。正如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所说,“互尊互信是前提,准确、客观、公正的声音,才能增进国家之间、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西方对中国军力“没人说得清”

  冷战结束后,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总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军力评估,被列为军力评估的对象,主要是其认为的“竞争对手”。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自然难逃其关注

  美国军方智库对中国国防和军队有不少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国防部长每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中国军力评估报告》,内容通常涉及中国军事战略、中国军队现代化发展、台海安全、中美军事交流等多项内容。迄今为止,该报告已提交了11份。这十年来,中国的军费开支、台海军事平衡、大陆导弹部署、中国航母试航等等,不时出现在这份报告中,贯穿其中的基调,依然是一开始就确立的“中国威胁论”。

  实际上,西方国家对中国军力的评估,常常自相矛盾。2012年4月7日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刊文指出,至少30年内,中国军力还都是条“纸龙”;而就在两天前,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发布报告称,过去10年来,在中国的“战略性欺骗”下,美国“非常错误地”低估了中国的军事发展。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曾预测,到2020年中国就能阻止美国进入“第一岛链”。身处如此纷扰的舆论场,要判定中国的军力究竟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没人说得清。

  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甚至“检讨”对中国军力发展的误判,“如果当时美国专家里有更多懂中文的人,他们完全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国军事发展的实际情况”。

  当然,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基调还是占据着主要部分。在一些西方国家的防卫白皮书里,中国军力几乎成为周期性话题。

  以日本为例,日本防卫白皮书最早于1970年出版,间隔6年后于1976年再次发行,之后形成制度,每年发布一次,分析周边安全局势并阐述防卫政策。但这几年,涉及中国的表述在日本的防卫白皮书中所占篇幅越来越大。如日本政府在2010年度的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的海洋活动趋于活跃”,而2011年则首次使用了“扩大”、“常态化”等新的措辞,渲染中国海上新威胁,足以看出日本政府对中国的“警戒感”在增强。用军事评论员张召忠的话来说,“这不像是一个防卫白皮书,倒像是一个威胁评估报告”。

  美国智库报告多在帮军方赚钱

  对于军方的决策,美国的民间智库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终究不要忘了,美国民间智库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模式,使其研究结果进入决策层,影响政策结果。无“皇粮”可吃,民间智库的运行资金主要依靠项目收入,与军方主要遵循商业运行规则

  根据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预测描绘的中国军力今后10年的发展“蓝图”,中国将拥有60多艘隐形常规潜艇、至少6艘核潜艇、隐形载人战斗机和无人战斗机、像美国一样以航母为主的海上力量,以及太空战和网络战实力。该中心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拥有不让美国航母和战机在“第一岛链”以内行动的威慑力。

  美军拥有十分强大功能的情报侦察网,手头上多多少少还是掌握有相当的数据材料,不过,这些高度机密的信息,五角大楼并不会将其作为评估中国军力的核心材料。于是,写作班子很大程度上借助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公开渠道获取数据材料,包括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以及人民解放军各级军官、学者的谈话和论著,此外,还有各思想库和媒体发表的研究成果和新闻报道。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