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美称叙局势已到关键期 加速政权移交或能避内战

时间:2012-06-18 14:33  来源:环球时报

  由于叙利亚安全局势持续恶化,被派往该国的联合国观察团16日宣布暂停在叙活动。对于联合国这一决定,叙利亚政府外交部回应称“表示理解”,有官方背景的叙利亚《民族报》指责反对派借观察团进叙,对政府军发动猛烈袭击。而叙利亚反对派则严厉批评观察团暂停活动的决定,称此举时机非常不恰当,还呼吁安理会“武装观察团”。国际媒体大多对观察团的决定表示支持,美国《基督教箴言报》称,这一决定是明智的,“观察团要在叙利亚了解战事的真实面貌都难,更别说协助停止战争”。俄罗斯《观点报》17日引述俄中东问题研究所所长萨塔诺夫斯基的话称,观察团无法对叙利亚目前的冲突产生任何影响,“他们决定不了叙利亚局势是改善还是恶化”。

  17日,叙利亚霍姆斯市内的反对派人士通过电话对法新社说,目前政府军正在围攻霍姆斯,“一旦政府军进城,恐怕将发生大屠杀”。有机构统计显示,目前被困在霍姆斯市内的共有1000多户家庭。叙利亚《民族报》则称,霍姆斯约800多名被当作“人体盾牌”的平民16日集中在城市中央,要求离开这片被武装分子控制的城区。政府军已经准备好允许他们出城,但正在考虑如何防止武装分子借机对政府军采取攻势。政府军称,武装分子不同意在平民出城期间停火。

  16日,被派往叙利亚的联合国军事观察团宣布暂停任务。观察团团长穆德表示,由于叙利亚国内暴力活动持续升温,进一步恶化了300名观察员面临的风险,观察团决定暂停在叙的停火监督工作,“叙冲突双方正通过军事行动获取更大利益”。

  对于联合国观察团暂停活动,叙利亚外交部表示“理解”。叙外交部称,自安南“和平计划”实施以来,叙利亚的恐怖分子就一直想让暴力升级,多次袭击观察团人员和车辆,威胁观察员生命安全。叙外交部指责部分国际势力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向叙境内恐怖分子提供先进武器、通讯设施等,企图颠覆“和平计划”。叙利亚《民族报》评论认为,自观察团进入叙利亚,叙国内就面临前所未有的暴力事件,恐怖分子利用国际社会的压力以及叙政府军的停火行动,对叙利亚政府部门和军事机关发动猛烈袭击,“国际舆论却保持缄默,并持续对叙利亚政府施压,仿佛要为恐怖势力进入叙利亚的每个城市和乡村铺平道路”。

  叙利亚反对派17日严厉批评联合国的决定,称此举时机非常不恰当,说明国际社会根本就没有帮助叙利亚的大计划,只会让巴沙尔政权更加“胆大妄为”。叙利亚“全国民主变革协调委员会”发表声明称:“联合国观察团中断观察使命标志着国际社会在应对叙利亚局势上的失败。由于缺乏改善局势的远见,联合国的决定将带来更多流血,并给巴沙尔政权更多喘息时间。”叙利亚反对派“全国委员会”16日晚间对联合国观察团的决定表示吃惊,并要求联合国安理会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七条的规定“武装国际观察员”。“全国委员会”执行局委员加利温还表示,希望联合国在叙利亚部署维和部队。

  什么是西方的下一步计划?美国表示目前叙利亚局势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加速政权移交进程才可能避免内战”。英国《每日电讯报》16日称,上周美国高层人士与叙利亚自由军密集会面,讨论向叙自由军提供包括地对空导弹在内的重型武器。据美国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曾向利比亚提供过类似武器装备,而向自由军提供的武器将由沙特和卡塔尔两国政府埋单。美国中东问题高级外交官还表示,奥巴马政府了解这一武装叙反对派的计划。路透社引述从反对派得到的消息称,反对派利用安南“和平计划”停火空隙,大量充实武器库,目前已获得包括迫击炮、反坦克导弹、火箭推动式榴弹等武器,并准备向叙利亚政府军发动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攻势。接受采访的反对派人士称,目前他们的武器主要来自土耳其、伊拉克和黎巴嫩边境的走私,背后资助者主要是沙特和卡塔尔,邻近土耳其的伊德利卜成了叙利亚自由军的大本营。叙利亚《民族报》评论称,美国颠覆叙利亚政权的企图由来已久,为保证中东石油满足西方世界的工业发展,美国需要一个听话的叙利亚。

  俄罗斯《观点报》17日报道称,对于美国媒体宣称俄罗斯海军一艘军用运输舰正搭载武器装备及海军陆战队员驶向叙利亚的报道,俄黑海舰队司令部当天表示否认。美国媒体称,根据侦察卫星提供的照片,黑海舰队的“尼古拉·费利琴科夫”号7日驶离塞瓦斯托波尔港口,目前正驶往塔尔图斯,美国正在严密监视这艘舰只的动向。报道称,这艘大型运输舰可装载1700吨物资和300名军人。

  俄罗斯中东问题研究所所长萨塔诺夫斯基17日对《观点报》说,即使安南的“和平计划”失败,叙利亚也不会重演利比亚模式。因为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如果绕过联合国对叙利亚进行武力干涉,西方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记者 柳玉鹏 甄翔)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