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会。新华社记者 张铎 摄
5月13日,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会议,韩国总统李明博、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与会。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中国、韩国和日本领导人13日在北京宣布,三国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这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经济总量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东亚三国正式踏上建设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三国同意年内启动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定。”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主持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后与韩国总统李明博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共同会见记者时说。
2002年底,在中方倡议下,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同意就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开展可行性研究。2009年举行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就尽快启动由政府、产业、学界共同参加的自贸区联合研究达成共识。2010年5月,中日韩自贸区官产学联合研究正式启动,并于2011年12月如期完成。
“早日完成谈判并建成自贸区,将有利于发挥三国比较优势,共同开拓市场,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激发东北亚经济发展活力。”温家宝在随后举行的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致辞时说。
事实上,面对缓慢复苏的世界经济和日益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各国普遍通过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东南亚、拉美、南亚、独联体等地区已建立了相应机制,欧洲和北美的经济一体化在向更高水平迈进。虽然中国、韩国和日本都分别与东盟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但三国所在的东北亚地区自由贸易体系建设则相对落后。
同为生产和贸易大国,中日韩三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根据中国外交部9日发表的《中日韩合作(1999-2012)》白皮书,三国间贸易额已从1999年的1300多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6900多亿美元。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然而,三国间的互相投资仅占三国对外投资总量的6%。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室主任张建平指出,东北亚目前还没有任何双边或多边自贸区协定,这与其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地位极不相称。在目前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较多困难和障碍的情况下,率先谈判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成为撬动东北亚和东亚多边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杠杆。
作为中日韩三国制定的第一个促进和保护三国间投资行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在三国领导人见证下于13日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及大韩民国政府关于促进、便利和保护投资的协定》为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
“中日韩投资协定是三国合作在经济领域制定的第一个重要法律文件。我们承诺将认真履行协定,为三国扩大相互投资创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环境,进一步深化中日韩经济融合。”温家宝说。
中日韩投资协定谈判于2007年启动。三方先后进行了13轮正式谈判和数次非正式磋商,于今年3月下旬圆满结束谈判。分析人士指出,协定将为三国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透明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三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进三国间经贸活动,推动三国共同繁荣。
“三国间建立良好政治互信,加强三国国民之间的感情,这也是自贸区谈判能够如期举行的重要外部条件。对于三国而言,(自贸区的建立)应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远大于挑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