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债危机又引发了欧洲政局动荡。因财政紧缩政策,萨科奇败北,新上任的“三无先生”奥朗德能否将深陷泥潭的法国带出来,有待观望。同样,由于不满财政紧缩政策,在希腊议会选举中,超过60%的选票支持议会小党,新民主党未能成功说服反对党组阁,政治陷入僵局。
自金融危机以来,债务危机、政治争斗、各种社会问题叠加让欧洲深陷困局。失业率节节攀升,经济增长乏力,日子越过越窘迫,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接二连三在这场“暴风雨”中倒下。各国多方奔走达成救助方案刚出炉又遭搁置,解决债务危机一揽子方案的推行阻力重重。经济难题未解,政治又添新愁。短短几年间,欧洲各国领导人几乎换了一茬,也没能将欧洲带出困局,反致政坛动荡,社会不稳。
人民不满情绪加剧,选择用自己手中的选票寻求改变。可是选举能改变困局吗?未必。这几年欧洲国家领导人没少换,但时局却未见多大起色,反倒是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令市场担忧情绪弥漫,加剧了欧债风险。领导人频繁更迭,政令朝发夕改,各国间好不容易达成的共识面临挑战。欧洲困局有深层次的原因,货币一体化与财政各自为政的脱节、欧盟协商与决策机制的效率缓慢、高福利社会政策以及美元的干扰等等,都不是单靠选举换帅能解决的。
反倒是过于频繁地换人,让一些政策夭折,欧洲复苏之路反反复复。因为选民最关心的是切身的、眼前的利益,要求选民们为多年后的“好日子”,现在就勒紧裤腰带,有点“强人所难”。相反,此刻谁能允诺让选民过好日子,谁画的饼更大,谁就能赢得更多支持,这也是西式选举政治的弊端。轮番竞选使得政府领导人沦为拉票的政客,缺乏担当不敢负责,为讨好选民不敢拿社会深层次矛盾开刀,政策缺乏连续性。叠加的一张张空头支票成就了一次次政治泡沫的投机需求,犹如饮鸩止渴、越陷越深。希冀通过选举换帅走出困局的欧洲,前路可能更加艰难。
通过选举方式换掉一两个看起来“不爽”的领导人,固然能转移民众注意力,但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仅靠选举解决不了欧洲困局,体制性缺陷或许才是西方该反思的重点。(汤华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