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重心东移,亚太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随之而来的则是各式各样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这其中风头最盛的当属“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了。
自贸建设有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促进竞争,提高效率,是大势所趋。但凡事利弊总是相对的,好事做得不合时宜,恐怕也会变成坏事。我们要看到亚太区域各成员发展程度不一,利益诉求各不相同,文化差异巨大,因此我们要本着务实的精神来推进亚太经贸一体化进程。
首先,自贸建设需要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则。对于成员间差异如此巨大的亚太地区来说,像中国—东盟(10+1)自贸协定这类着眼于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第二代自贸协定应该是合适的,而像TPP这样还涵盖了知识产权、环境和劳工保护、强调资本流动自由化的第三代自贸协定,门槛也许就太高了。对多数刚刚步入初级工业化阶段的亚太国家来说,TPP这种协定和初中新生面对高中课程又有什么两样?一些参加了TPP谈判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是味同嚼蜡,要么在谈判中被边缘化,要么被一轮又一轮项目繁复、劳而无功的谈判搞得苦不堪言。
其次,是如何在自贸建设中确保经济安全问题。自贸建设的目标是发展经济,但前提是不能危及经济安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在自贸建设过程中将经济主权拱手与人。农业是立国之根本,欧盟各国宁可付出高额补贴,也要维持基本农业生产,也是源于此理。如果一个国家在自贸建设中连农业主导权都要放弃,真不知道这算是“开国”,还是“卖国”。
再次,就是经济大环境的因素。自贸建设,对外是优势互补的过程,对内则是产业取舍的过程。当前国际经济正处于艰难的调整期,各国内顾倾向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保守倾向增强,内部回旋空间缩小,各方难以做出重大妥协。
最后,就是参与者尤其是主要参与者的诚意问题。自贸建设的基础是互利互惠。如果说当年中国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早期收获计划中显示出的诚意是该自贸区得以建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美国在对待TPP问题上的表现就不那么令人称道了。美国加入谈判后,全面修订规则,彰显自己意愿,对中国这个亚太区域自贸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刻意疏远,则颇有些经济单边主义的味道了。去年的东亚峰会,美国拿走了250亿美元的大单,而中国是追加1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信贷。人心向背,一望而知。现在,一些国家要求中国加入TPP谈判,平衡一下力量,这个要求是情理之中的。
在上述情况下,TPP原始9国没能按计划在去年的APEC夏威夷会议前完成谈判也属正常。从今年3月初TPP第11轮谈判的结果看,今年9国完成TPP谈判的前景不容乐观。
还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要正确认识亚太地区的政治环境。欧洲前车之鉴不能忘记。上世纪80年代初,欧盟把不那么合格的希腊接纳入盟,虽然欧洲南翼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但也为当前的欧债危机埋下了重要伏笔。当然,如果某些国家将加入TPP谈判作为在自贸建设中自抬身价、两面牟利的策略,则另当别论。(秦宏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