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引发史无前例的三重灾难:地震、海啸、核泄漏,造成19139 人死亡或失踪,30多万人流离失所。灾难造成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
一年后,地震留下的废墟依然触目,失去亲人的痛苦萦绕不去。
在重灾区福岛、宫城、岩手三县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被海啸冲上陆地、冲到屋顶的车和船,灾难仿佛停留在昨天。日本环境省说,三县废墟总量约2490万吨,完成大面积清理需3年。
核辐射还需防范。据测量,一年后福岛的辐射量依然高出东京数倍。核电站禁区范围内离家避难者仍有8.7 万人。人们等待重返家园。一些人失去亲人,看不到未来,精神受重创。最新报道说日本海啸灾区四成以上民众睡眠有障碍;福岛灾区服务迟缓,灾区去留难定。
伤痕依然清晰,然而更多的灾民已从伤痛中出发。
重灾区南相马市7.1 万人口中近6 万人离家避难。现在大部分人已返回重建家园。福岛核电站20公里控制区外已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街上又能看到上学、放学的学生了。一些重建的房屋快要完工,正等待他们的主人归来。暂时还不能返家的人们住在政府搭建的临时应急板房内,他们很可能要长久驻扎。阴冷的白色板房上的鲜艳的图案告诉人们,生活在继续。
地震后,总计有上百万的志愿者赶往灾区,这在没有志愿服务传统的日本来说可谓盛况空前。
日本这个岛国一直以来多灾多难。地震、海啸、火山爆发频繁。最新消息称东京4年内或发生7级以上地震,日本可能考虑迁都。
多灾多难造就了日本人的韧性、承受力以及对自然的认知。那种认知,当面临巨大的灾难时,就是一种福祉。采访灾民时发现,他们中许多人不会太多地抱怨环境,相反,他们更倾向于沉默并高效地解决问题。日本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曾说过,日本人从小就被教育“地震是朋友”,这句话的意义是: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同样是值得敬畏、必须相处的,因为大自然养育了我们。
相信这一年,每一个经历了灾难的日本人,都有一个与命运共生的故事。
特此,我们在3·11周年之际,采访组织了一组亲历者的故事,他们有获奖3·11摄影报道中的主人公、有惊险逃生的中国研修生、有亲历采访3·11的本报记者、有本报特约重访灾区日本媒体记者……通过他们的眼睛与感触,再述灾难的恐怖与重拾家园的奋起进程,从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和承受变故与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记者 徐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