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左)、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共同会见记者。当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温家宝与范龙佩、巴罗佐共同出席。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日前在北京举行,欧债危机成为本次会晤最受关注的议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后表示,“中国已经做好了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准备”。对此,前中国驻瑞典大使陈明明分析,中方就欧债问题积极表态本身就是传达利好消息,有助于恢复市场信心。
中方就解决欧债问题积极表态给出信心
2月14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与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主持了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温家宝会后表示,中国已经做好了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准备。
对此,陈明明解读说:“中国说做好准备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和明确的表态,表明中国‘愿意’出手相助,这对于市场来说是一种利好消息,有助于保持投资者对欧元区和欧元的信心。”
早在2月初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温家宝就曾提出,中国也在考虑通过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和欧洲稳定机制(ESM)等渠道更多参与解决欧债问题。此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温家宝则使用了“做好准备”和“加大力度”等词,更加强调了中方意愿的真诚和坚定。
陈明明表示,“中方做好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准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首先,尽管欧债问题持续发酵,欧元区经济萎靡不振,中国的欧元外汇储备并未减少,这可以说是对欧元区和欧元的最大支持。
其次,陈明明认为,中国既然已经积极表态,那么在下一步中欧工商峰会和中欧经贸高层对话等对话机制框架内,如果双方都有意愿的话,自然会着手商讨解决欧债问题的具体事宜。但他同时指出,中国注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应该建立在保值不受损失的基础之上。
“中国打算买断欧洲”说法不成立
欧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债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逆势而上,成为国际经贸合作版图中少有的亮点。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联合公报中提出,要把中欧合作打造成“21世纪国际合作的典范”。
“欧洲人是很务实的”,陈明明说,欧洲投资环境优于美国,欧洲企业十分欢迎中国去投资,吉利集团收购总部位于瑞典的沃尔沃,以及中国国家电网收购葡萄牙电网公司25%股份,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