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有关美国和伊朗之间针锋相对的报道频繁登上国际各大媒体的头版。从美国航母现身波斯湾到伊朗举行数次军事演习,从美国、以色列表示没有放弃战争到伊朗威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可以说,海湾上空一时间战争乌云密布。但从2月5日至今,美国总统奥巴马突然降低了声调,声称海湾地区爆发战争将是破坏性的,目前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仍有可能。其实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就屡次以战争手段解决了南联盟、伊拉克和利比亚等多个对手。这次,在与伊朗这个结怨30余年的宿敌进行多日的对峙之后,美国为何突然“心慈手软”不想打了呢?
从时机来看,美国还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2001年以来,美国相继发动和参与了阿富汗、伊拉克和利比亚三场战争,虽然赢得了胜利,并在上述国家成功启动了“民主乐土”的建设,但也为此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引得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同时,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的财政赤字与民众失业率连攀新高,其严重程度远非伊拉克战争前的情况可以比拟。倘若此时美国发动对伊朗的战争,非但无法转嫁危机,反而还会惹火上身,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一旦战事进展不利,更会对年底的总统大选造成不利影响,这是任何美国政府都不得不认真掂量的。
从对手的实力来看,美国也不会轻举妄动。比起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等之前几个对手,伊朗要难对付得多。伊朗的军事实力不可小觑,其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实力仅次于以色列和土耳其。伊朗拥有战斗力较强的40余万正规军和13万革命卫队,中程弹道导弹也足以覆盖以色列全境并对周边美军发动攻击,这具有相当的威慑作用。伊朗手中还握有一个“撒手锏”,就是在面临政权被颠覆的情况下,封锁海湾地区通往印度洋的唯一水道霍尔木兹海峡,同时攻击中东所有的油气设施、油轮和输油管道,与美国拼个“鱼死网破”,这是石油进口大户美国所不愿看到的。另外对于美国来说,就是伊朗的核设施较为分散且隐蔽,而美国和以色列至今尚未掌握有关其位置的完全、准确的情报,这使美国和以色列难以联手对伊朗实施类似于1981年对伊拉克核设施进行的“外科手术式”袭击。
从国际社会的态度来看,美国很难找到发动战争的盟友。当前,出于各自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利益权衡,俄罗斯、日本、韩国和欧盟等普遍反对对伊朗动武。当然,从历史来看,如果符合自身利益,即便是在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的谴责声中,美国也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意孤行。但在当前,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国防开支削减的情况下,欧洲盟友的支持对美国发动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可谓至关重要。而这次恰好是欧洲盟友拖了美国的“后腿”,不愿意跟随美国发动战争。至于以色列,虽然其高官于近日宣称要在春季对不肯放弃核计划的伊朗进行军事打击,但没有美国的认可,这似乎更多的只是一种施压和恫吓,因为在1981年袭击伊拉克核设施和2007年袭击叙利亚核设施前,以色列都是竭力进行保密,而不是像如今这样公开进行威胁。
当然,美国一时不想打,或者说是无力打并不代表将来不会打,只是现在贸然对伊动武不合时宜,伊朗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未来局势的发展。对于美国来说,打不打只是一种手段的选择,其目的是不会变的,表面是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实质则是打压反美势力,维护美国的全球霸权利益。这正如《纽约时报》曾经评论的:“符合美国利益的,穿军装的也是民主的;不符合美国利益的,不穿军装的也是独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