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瑞典全国媒体网站过半限制读者匿名发言

时间:2012-01-06 10:38  来源:人民日报

  1月3日,瑞典第三大城市马尔默发生了一起枪击案。这是以移民城市著称的马尔默连续1个多月来发生的第五起枪杀案。一时间,关于移民区治安、失业率和文化融合等议题再次成为瑞典各大门户网站的热门话题。然而,与以往相比,针对此次事件的网络评论要理性得多,主要原因是瑞典各大媒体网站纷纷禁止匿名发表评论。瑞典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晚报》总编辑让·赫林说:“我们不能让仇恨、暴力的言论在网络上扩散。”

  深感不良言论之患

  自2011年“7·22”挪威爆炸和枪击案后,瑞典一些主要媒体网站先后关闭其匿名评论平台。为了多数人的安全和自由,一向以坚持“网络自由”、“言论自由”著称的瑞典媒体选择了向“言论负责”方向靠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瑞典媒体纷纷办起自己的网站。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更愿意在网上阅读新闻,并在文章后面跟帖表达自己的看法。一些热门事件常常跟帖数千条,更有读者在这一空间里展开讨论,人气旺盛、观点纷呈。然而挪威“7·22”事件发生后,人们发现凶手布雷维克此前在网上肆意发表了各种极端主义言论,欧洲和世界为之震惊。作为与挪威同宗同源的瑞典,在民族感的认同上也受到极大冲击,一时间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反思席卷了各大媒体。

  瑞典《每日新闻》评论道,凶手虽然被称为“独狼”,但他并非真的只是一个人,他受到网络言论的影响,同时也通过网络影响着其他人。因此,人们的公开发言非常重要,“语言自有其分量。所有参与公众讨论的人,所有在网上发表言论的人,都应为自己的言论负责”。而对自己言论负责的方式就是禁止匿名发言、跟帖,鼓励实名登陆后发表言论。

  “有感即发”有迹可查

  为跟踪马尔默枪击案的舆论反应,记者登陆瑞典点击率最高的新闻网站《晚报》网,试着作为过客参与论坛讨论,结果发言被拒。论坛窗口上是总编辑赫林的一段话:“欢迎到《晚报》网发言。我们相信,您能保持客观,并能尊重其他发言者的权益。我们不允许极端言论出现。请对您的言论负责”。提示语下方是脸谱网账户登录入口。换言之,发言者不能再像以前随意地以过客身份,或随随便便起个“罗宾汉”或者“123”等名字就可以“有感即发”了。

  记者随即登陆脸谱网账户并对枪击案发表了评论,却发现该言论已自动转入记者的脸谱账户,这意味着记者在脸谱网上的好友都能看到这一评论。除了脸谱、推特账户外,一些新闻网站为想加入讨论的读者提供了类似选择,即通过其他要求实名制的网络账户注册。这些账户的使用,增加了网络用户的社会性,使在虚拟网络中发言的人的社会身份“有迹可查”,以便发言者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如今,瑞典35家媒体网站中,已有超过半数限制匿名读者发言,其中主流媒体如《瑞典日报》、《每日新闻》等都采取了类似措施。而最早反思网络言论太过自由的《快报》则干脆关闭了即时新闻的跟帖评论,同时推出新规:网站论坛上的发帖先审查后发表,以免种族主义或攻击性极端言论出现。总编辑托马斯·马特松表示,报纸网站应该对其论坛中的发言内容负责,通过预先检查等措施,减少不当言论。“互联网对用户而言已经足够成熟,但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并不成熟”。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