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5月1日,我跟随以空军指挥学院马健院长为团长的访问团,一行25人,对加拿大空军进行了为期7天的访问,其间所见所闻至今难忘。
有计划组织中高级指挥员出国参观访问,是空军党委为加速人才培养、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在此之前,空军已组织多批优秀指挥员访问了巴基斯坦、俄罗斯、英国、法国和美国。
通过访问,大家学到了外国空军现代化建设的先进经验,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逼人形势,陡增了紧迫感和责任感。
此次访问的加拿大,军队总兵力约6.5万人,其中空军1.5万人,拥有6000座小型机场或航空站。加拿大空军副参谋长劳森中将介绍,“保卫加拿大、保卫北美、为国际安全作贡献”是加军三大使命,最近他们还加强了在海上专属经济区和北极地区的战略运用,以支撑国家利益拓展,并提出“12小时到达北冰洋”的力量投送目标。加军认为未来50年,北冰洋地区将是资源争夺的前线,加空军“每一个机群,都将准备可能在北冰洋地区执行任务”,其使命观念、忧患意识令人印象深刻。
没有花架子,一切从实战出发
在加拿大空军访问期间,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军的求真务实作风——不搞花架子,既不刻意美化自己,也没有繁琐的礼仪,座谈交流会、欢迎餐会,简朴而不失庄重,热情而不失风度。举行座谈会时,除了一个发言席,没有主席台,也没有名签,将军与士兵都围坐在一个会议桌旁。我们见到的每名加拿大军人,都精神饱满、不卑不亢,充满了职业军人的自豪感。
加拿大空军部队员额很少,编配精干,以驻渥太华的加拿大空军司令部为例,包括文职人员在内只有145人。但其指挥层次清楚,军官职责精细,权限明确,实行按级负责制。比如其第1航空师统辖空军13个基地,每个基地驻一个空军联队,下设34个飞行中队,每个中队肩负着各自任务区的防御、搜救巡逻等任务。
这种权威、灵便、高效的体制编制,启示我们应该把优化调整作战指挥结构,作为体制编制改革的重点,平时指挥体制的机构设置、职能任务、内部编组等,应与战时指挥模式相适应,做到平战一致。
加军的“实战”意识还体现在细节上。4月29日,我们登上了加空军特伦顿基地的飞行塔台。上塔台时,由于电梯拥挤,我就从旋转楼梯拾级而上,突然发现塔台楼梯和两边的墙壁全是裸露的混凝土,没有装饰木地板或者粉刷白灰。询问后得知,这主要是为战争考虑,混凝土台阶和墙壁虽然难看但实用,一来防火,二来防滑,一旦遇到战争,电梯毁坏或者断电,方便人员上下。
军官选任公平、公开,看重正直和诚信
在加访问时,我们得知,加拿大空军的人事工作依照“任务第一”和“从官兵利益出发”两条原则展开,尽量兼顾工作需要和个人诉求。
加空军实行职业化,用相对优厚的物质待遇吸引人才,如加空军一名2002年大学毕业的少校军官税后月薪为5600加元,约合3万多元人民币。为了调动官兵积极性,加空军还注重提高官兵家属待遇,如雇人为参战的官兵照顾家属和孩子。加空军人事主管罗伯茨说:“军队人员及其家属的福利对于维系加拿大军队的作战效率十分重要。”
也因为走的是职业化道路,加拿大空军军官服役时间一般都很长,只要身体合格,每一个层级都可以干到退休。他们认为,让一个拥有丰富工作经验和熟练专业能力的军官离开部队,是人才流失。
但这样也导致军官晋升空间受到限制,只有有人退休,别人才能填补空缺,因此大部分军官一生都很难获得较高级别军衔。
在特伦顿基地座谈交流时,我的对面坐着两名军官,一名是27岁的上尉考茨,一名是53岁的上尉怀特。同样是上尉军衔,年龄竟然如此悬殊。怀特解释说:“我们的军衔晋升都执行同样的标准和程序,但人与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出现差异很正常。我对我的职业充满自豪!”
据介绍,加军军官的上升通道很清晰。加军隔一段时间就会运用加拿大军队人员评估系统对所有军官进行一次评估,目的在于通过建设性反馈提高军队人员水平,每个考核周期为18个月,优秀的进入“接班人计划”。
在军官任用上,加军坚持“公平、公开、标准化、连续性”,用人标准上,重在看表现、看潜力、看健康、看正直感和诚信度。
据说,每当一个单位的主官上任,军官评估部门就开始物色潜在的接班人,并针对不同接班人所缺乏的经历、学识生成接班人培养计划,进行有目的的任务锻炼和送学培养,并明确告知其主要差距及努力方向。
这种培养方法无论对军队领导层用人还是对军官本人进步,都大有益处。只要自己愿意努力,你面前的目标是明确的,上升通道也是始终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