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韩国秀军演为塑信心 分析称六方会谈短期难恢复

时间:2011-11-24 10:53  来源:南方日报

  昨日,在延坪岛炮击事件一周年之际,韩国海陆空三军在韩国东部、西部和南部海域举行多种形式的演习,以“防范朝鲜的挑衅”。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发文驳斥谴责韩国的做法,称若韩国对朝政策不变,朝韩关系也无法得到改善。面对依然充满火药味的南北关系,英国广播公司(BBC)评论比较悲观,称“延坪岛事件让韩国看清楚它的邻居——朝鲜绝对不是兄弟,而就像60年前一样,是敌人。”

  朝鲜问题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认为,实际上,韩国举行军演的政治目的多一些,意在告诉韩国民众,韩国国防经过一年的调整,力量比较强大,以重塑韩国民众对军队和政府的信心。

   借一周年发威

  韩政府欲给民众打气

  韩国联合参谋本部22日表示:“将以朝鲜偷袭占领西北岛屿和军事挑衅为假想敌情,于23日进行实战机动训练和模拟攻击军演”。

  在两国关系基本朝着缓和方向发展的时候,韩国又重提“伤感情”的旧事,并发起以朝鲜为假想敌的军演,带给外界颇多想象。“韩方有国内政治的需要,这一行动的政治含义多一些”,上海社会科学院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刘鸣提出了自己的结论。

  刘鸣还说,韩国政府也要做一个政治姿态。自从去年发生“天安号”事件与延坪岛炮击后,可以看出韩国国防有漏洞,所以韩国需要做一个演习,向外界表示,韩国国防经过一年的调整,力量还是很强大的,让民众有信心。同时,韩国希望警告朝鲜:如果朝鲜有新的行动,韩国按照新的作战规则,会采取一些报复行动。

  与此同时,韩国总统李明博访问西北岛屿防卫司令部、总理金滉植出席“延坪岛炮击挑衅事件遇难者追悼仪式”时,均表达了加强防卫能力,打消朝鲜挑衅意图的决心。

  刘鸣说,即使朝韩关系有所缓和,李明博政府也没有忘记延坪岛事件,没有忘记死去的士兵和百姓。韩国希望通过演习及这些行动传达的信号是:国家对安全很重视,对朝鲜今后的挑衅会时刻保持警惕。

   韩“恋上”军演朝不担忧遭“先发制人”

  实际上,今年韩国先后举行了多次军演,包括2月举行的“金色眼镜蛇”军演、3月的“关键决心”和5月的“登陆演习”、以及8月的“乙支自由卫士”及上月的“护国军演”。就演习的规模来看,前几次军演不亚于此次军演。

  同时,这次演习还有一层新含义,即如果今后朝鲜内部发生一些变动,韩国有能力采取行动,统一韩国。本次演习的新元素是,朝鲜发生变动后,美韩军队如何进行干预,如何完成统一。

  韩国频率较高的军演,显然并不有利于南北关系缓和,每次都能掀起南北双方的“口水战”。“由于去年出现了延坪岛事件和天安舰事件,韩国任何常规演习就都可能被过分的解读,周边舆论对于韩国的军事演习会非常重视,每次军演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所以给我们的感觉是韩国在不停发起军事演习。其实这些演习总体上还是预防性的”,刘鸣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间,并未看到朝鲜政府和军方对韩国军演作出回应。然而,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批评韩国,认为“韩方背道而驰,声称朝鲜进行挑衅,扬言惩罚朝鲜,执意发起新的战争挑衅”。

  相较去年言辞激烈的反应,今年朝方反应较为平和。刘鸣解释称,去年朝韩双方关系紧张,朝鲜需要用一种高调的抗议姿态,防止韩国先发制人或者过度反应。但是今年出现了朝韩及美朝之间“对话”的良好迹象,朝鲜的反应不会过于激烈。因为朝鲜也明白,韩国仅仅在举行一次常规演习,而不会借助演习对其采取任何先发制人的打击。

  分析六方会谈短期内难恢复

  就在韩国军方宣布22日军演的时候,美国国务院政治事务次卿薛曼恰巧在韩国访问,她表示,重启六方会谈的先决条件是朝鲜履行包括中断铀浓缩计划(UEP)在内的无核化措施,美方正在等待朝鲜做出何种反应。而朝鲜外务省早在8月就表示,将“无条件”重启六方会谈,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上月接受俄塔社采访时,再次强调这一立场。

  显然,美朝在“如何”重启六方会谈上有明显分歧。刘鸣告诉记者,美国有三个要求:第一,朝鲜要关闭现在正在运行的浓缩铀项目;第二,国际原子能组织返回宁边,对宁边的核设施进行核查,第三,不能进行任何核试验和导弹试验。针对第一个条件——关闭铀浓缩项目,朝鲜在日内瓦会谈的时候未作出回应,美国以此为基本条件等待朝鲜回应,“如果朝鲜不回应,六方会谈短期内很难恢复”。

  而朝鲜之所以提出无条件重启六方会谈是考虑到国内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周边关系,朝鲜需要进行六方会谈。六方会谈可以帮助朝鲜缓和政治气氛,并能获得经济援助。

点击更多新闻进入新闻中心 国际新闻 军事新闻 科技新闻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