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吃瓜子的利比亚保安。
随着长达8个月的利比亚内战结束,中资企业在利比亚项目的命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带着疑问,本报记者连日来在利比亚走访了多个中国工地。记者调查发现,对中资企业来说,最大的困难并不是战争中遭受的损失,而是在战后如何尽早重返利比亚,如何与利比亚新政府谈判解决问题。严峻的现实使中资公司重返利比亚依然遥遥无期。
从班加西市中心驱车向西约10公里,公路旁大量的在建楼房呈现在记者眼前,这里就是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班加西20000套住宅项目,也是中国在利比亚最大的建筑项目,累计合同额约合176亿元人民币,工期40个月。在利比亚内战爆发前,该项目已完成工程量近半。然而随着2月17日的一声枪响,中建的1.2万名工人紧急撤回国内,这个项目已经无限期停工。
来到工地的正门,用中文书写的“欢度春节”的对联就映入记者的眼帘。除了让记者在异国他乡感到亲切外,还增添了不少悲伤之情。这个工地的时间已经停滞在2011年的那个初春。距离工地门口不到百米处,躺着一辆已经被击毁的俄制T-72坦克,几段被炸毁的工地围墙,似乎在告诉人们当初战斗的激烈程度。
班加西
看守力量最多的地方
七八个身穿制服的利比亚当地男子,看到记者的东方面孔,立刻猜出记者的身份,他们争相和记者用并不流利的中文说“你好”。一个名叫侯赛因的男子自我介绍说,他之前是卡扎菲政府的警察,以前就负责中国工地的安保,已经在这里工作3年多了。现在他们大约有70人每天24小时轮班看守这块重要工地。
侯赛因说,他们现在已经被利比亚执政当局整编为新政府的警察部门,每人每月的工资从200第纳尔(约800多人民币)涨到了现在的500第纳尔。他向记者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政府为这个工地配备了70多人的看守,在班加西还没有任何一个机构,任何一个工地享受这样高的安保标准。”
随后记者就切身感受到了这种安保的严密。由于记者没有随身携带执政当局新闻服务中心开具的证明函,原本热情的侯赛因立刻变了脸,坚决阻止记者迈入工地一步。当记者取回证明函后,侯赛因重新变得热情起来,并表示亲自驾车陪记者探访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