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华府观察:美伊各执一辞“暗杀门”变“罗生门”

时间:2011-10-17 09:11  来源:中新社

  一个德克萨斯州失败的汽车经销商莫名其妙地联系上了一个墨西哥贩毒集团的“毒枭”,一出“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就此启幕,孰料该“毒枭”竟是美国毒品管制局的一名“线人”,于是一起可能引发美伊大战的阴谋刚刚启幕就宣告剧终。

  “毒枭”、“暗杀”、“线人”——用这三个关键词编出的影视大片在全世界数不胜数,无怪乎连见多识广的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罗伯特·米勒也感叹:这出谋杀行动活像“好莱坞大片的剧本”。

  问题的关键是,谁是这出“暗杀大剧”的导演与出品方?美国官方指责这起阴谋从编剧、赞助到导演都来自伊朗,而伊朗则反驳这是美国自编自导的“闹剧”。

  美国总统奥巴马指责伊朗涉案的事实有目共睹,不容置喙,并声称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伊朗总统内贾德16日回应称恐怖主义是“没有教化的人”所做的事情,伊朗不屑做这样的事。

  有趣的是,这件事从发展过程到逻辑思维都充满着层层谜团和矛盾,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存在两种或者多种可能性,最后很可能又变成双方各说各话的“罗生门”。

  过去涉及美伊之间的恩怨,大多成了难解的“罗生门”。比如最近两年伊朗多名核科学家遭到暗杀,特别是2009年在沙特朝圣时神秘失踪的伊朗核专家阿米里更将“罗生门”演绎到极致,他究竟是自愿到美国还是被绑架到美国,谜团迄今未解。

  就本次刺杀沙特大使的情节看,就连美国官方、专家及媒体都持有怀疑态度。

  首先,涉案的伊朗裔美国人阿巴布希是一个过去几年生意屡屡失败、婚姻又破裂的汽车经销商,他的朋友都称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窝囊废”,连美国官员也坦言,用他搞谋杀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