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境内的战事逐渐趋缓,利比亚问题的看点正悄然发生变化。现在除了卡扎菲的下落,另一个焦点就是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重建了。西方大国个个摩拳擦掌,要分取利比亚重建这块“大蛋糕”,其他一些国家也跃跃欲试,围绕利比亚战后重建的博弈已经拉开帷幕。中国作为有影响力的大国,在承认“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后,下一步如何维护在利比亚的利益,参与利比亚重建,是各方关注的问题。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算清中国原来在利比亚到底有多少利益。利比亚局势动荡前,中利贸易额不足70亿美元,在中国外贸总额中仅占0.22%。对于居非洲首位的利比亚石油资源,中国从中获益也并不多。中国公司主要从事石油钻井、管道等服务项目,从未中标过有开采价值的油田。中国去年每天进口15万桶利比亚原油,仅占国内石油进口的3%。中国在利比亚的直接投资极少,主要从事的是承包工程。客观地说,利比亚内战确实给中方企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但那些见诸网络或某些媒体的所谓中国在利比亚损失上百亿美元的报道显然是被夸大了。维护中国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当务之急是把受战争影响而停滞的项目及时复工,争取把受到的损失减到最小,这也是中国政府当前积极努力的方向。利比亚“过渡委”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将尊重中利此前签订的合同,欢迎中国参与利重建,显示了其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姿态和合作政策。
当然,利比亚“过渡委”是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北约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才实现了政权更迭。不难想象“过渡委”在考虑战后安排时,会优先考虑西方国家的利益。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已为此展开争夺。有报道称,法国在战时就与“过渡委”达成秘密协定,只要法国彻底并永久支持“过渡委”,就会获利比亚原油的35%作为报酬。曾经是利比亚宗主国、战前稳居利比亚石油市场头把交椅的意大利也不甘示弱,率先与“过渡委”签订了第一单石油合同。连对“空袭”投弃权票未参加北约军事行动的德国也不顾战火硝烟,派20余名企业家前往利比亚“淘金”。战后的利比亚,国外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想要分一杯羹的心态正在井喷。
从官方及有关部门的表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维护战前在利比亚利益,还是参与利比亚战后政治经济重建,中国都已做好准备,我们不必为西方国家的激烈争夺而忧心忡忡。回想中国此前参与伊拉克、阿富汗战后重建时,正是因为怀着平常心去参与,反而获得了不少令人羡慕的新项目,维护了许多旧项目的合法权益。有专家指出,中利间没有利害冲突,两国人民长期保持友好交往,加之中国在利比亚问题上一贯秉持公平正义立场,凭借中国的人力、技术优势,中利务实合作的前景仍被看好。(思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