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房”监管机构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FHFA)近日向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在内的17家大型银行发起诉讼,指控这些银行向房利美和房地美出售了上千亿美元问题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导致“两房”出现巨大损失。17家银行缘何被FHFA盯上遭到起诉?此事对中国有何影响,对有关业界有何启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问题证券数额大
本次被起诉的银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等华尔街巨头,也包括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巴克莱、德意志银行等欧洲金融机构。初步统计,这17家银行售予“两房”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总售价约1960亿美元。
FHFA表示,上述银行售予“两房”的证券与其销售材料描述的不同,且具有更大风险,一些银行披露的信息夸大了房屋价值并且对贷款人持有的房屋数量进行了不实描述。FHFA希望取消上述有关交易,并追讨包括本金损失和利息偿付、律师费等在内的其他损失。
针对这些指控,部分银行发布声明予以否认,表示拥有“大量可信”的反驳证据,并将进行积极辩护。
业内人士指出,这场美国政府机构与华尔街之间的新博弈,是对于次贷危机以及之后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的肇事者迟到的清算。
诉讼时机选择微妙
媒体评论人徐立凡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事件时机的选择颇为微妙,一方面,从经济层面上看,美国政府需要从华尔街得到一些钱缓解债务危机;另一方面,从政治层面看,大选在即,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向华尔街开战的行为多赢得一些选票。
危机发生前,由于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作为抵押品的住房价格一直上涨,作为发贷方的金融机构并不担心安全风险。而美国金融市场向来具有证券化传统,又会打包卖给第三方,从而转移风险。“两房”作为带有国有性质的住房贷款抵押融资公司,就是这样的第三方。若非美国政府以变相国有化的方式搭救,“两房”在金融危机中必会轰然倒下。
徐立凡说,在小政府架构下,美国政府的出手相助并非是无偿的,对“两房”这样的准国企援助与援助其他金融机构一样,美国政府同样需要回报。金融机构通过误导推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挣了钱,却让政府与“两房”继续承担巨额亏损,对于代表美国政府监管“两房”的FHFA来说,这是不可接受的。考虑到美国政府目前面临巨大的减赤压力,从华尔街中弄回一点钱以解燃眉之急,就显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