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默多克:不讲规则的传媒大亨

时间:2011-08-01 09:03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批评者说,默多克是个机会主义者,他没有原则,只根据自身目的和利益决定政治取向

  默多克正面临一场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在唯销量论的经济哲学下,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媒体为了刺激发行量,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包括窃听这样的非法手段,从而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积聚了巨额利润。

  从名不见经传的澳大利亚报业公司老板,到跨国传媒集团的掌门人,默多克在世界传媒界纵横捭阖近60载,不断开疆拓土,建立起遍布全球的新闻帝国。

  如今,因为在英国的窃听丑闻,这位一生充满争议的传媒界的传奇人物深陷舆论漩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这一次,默多克还能逃过劫难吗?

  没有尽头的扩张

  1952年,默多克从牛津大学回到家乡成为当地两家报纸的所有人,那是父亲留给他的遗产,这一年他21岁。

  默多克并不满足于当一个报业公司的小老板,在积聚了一定力量后,他开始了收购、扩张之路,自此,他的名字也和一系列“并购”紧密联系在一起。

  50多年间,默多克的公司迅速扩张到欧洲、美洲、亚洲等世界各地,旗下囊括了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等众多媒介,默多克宛若传媒业的拿破仑,领导着新闻集团一路辟土开疆,攻城略地,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传媒集团。

  不少奄奄一息的报纸一到默多克手中就能起死回生,如此“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也为他赢得了媒体“怪杰”的美誉,一路走来,默多克所作的众多决策都体现出他的勇气、魄力、洞察力以及执行能力。

  1969年,默多克以340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世界新闻报》,开启了传媒资本扩张的新时代。随后,新闻集团相继成为《太阳报》《泰晤士报》及《星期日泰晤士报》的东家,同时还掌握着英国电子传媒的重要份额。

  除了秉承“先收购,再发展”的原则外,默多克格外注重眼球效应。在办报方面,默多克将能够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销售量作为报纸生存的不二法则。

  他要求新闻内容要标新立异、耸人听闻,标题鲜明,篇幅短小精悍。他甚至告诫旗下的编辑记者:“少关注些普利策新闻奖,多写些读者喜欢看的内容吧!”

  正是秉承着这一原则,《世界新闻报》从来就不关注世界新闻,却热衷于凶杀案件和涉及社会名流政客的各种桃色新闻,以此吸引普通市民的眼球,销售量一路攀升,多年来在市场上的老大地位无人撼动。

  有人将默多克对《太阳报》的办报理念归为三个“S”,性(sex)、丑闻(scandal)和体育(sports),称这就是默多克媒体经营成功的所在。

  默多克的成功还体现在他的经营有道上。1986年,在默多克的带动下,各大报业主纷纷撤离位于闹市区报馆林立的舰队街,在地价、成本相对较低的伦敦周围地区另觅场所,并大力采用新的报纸生产技术,以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卫报》这样评价默多克在英国报业市场的作为:他不是第一个建议创办一份不受工会控制的报纸的人,但只有他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不是第一个引入彩印报纸的人,但他比对手做得更好;他不是第一个在报纸上开设博彩游戏的报业主,但在把这一赌博游戏转化为报纸销量方面,他却是最大的胜利者;他不是第一个把大报小报化的家伙,但是又有谁能出其右呢?

  默多克一手经营起来的新闻集团之所以能够成为庞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不仅仅在于他在商业运作领域的成功,还在于他对于各国政治脉搏和当地媒体管制现状的所谓“精准”把握。

  在默多克的家乡澳大利亚,新闻集团拥有全国性报纸《澳大利亚人》《每日电讯》《先驱太阳报》等,掌控了70%的新闻市场,还控制着澳大利亚重要的付费电视运营商FOTEL25%的股份。

  在英国,新闻集团控制着超过三分之一的报纸发行。在美国,新闻集团拥有福克斯电视台和《纽约邮报》《华尔街日报》等众多知名媒体。默多克利用舆论的影响力带来了不容小觑的政治影响力,从而帮助他构筑了良好的关系网,获得了许多与之关系密切的政客的庇护。

  在默多克的领导下,新闻集团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着全球扩张:一是遵循从纸质媒体——电子媒介——数字媒介的路径,二是遵循澳洲——欧洲——美洲——亚洲的路线。在其运作下,新闻集团逐步成为全球性的传媒公司。

分享到: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