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朱民
26日,中国央行前副行长朱民正式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职位,他成为史上首位进入该组织高级管理层的中国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在接受中新网金融频道专访时表示,朱民的上任增加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增加了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但是这仅仅是起步,将来的要走的路还很长。
IMF首位中国面孔的中国人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2日宣布, IMF女总裁拉加德提议朱民“从2011年7月26日起担任新设的副总裁一职,与其他三位副总裁一道为总裁提供支持”。这是自194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打破管理层“一正三副”的模式,为朱民增设第四个副总裁职位。
或许,林毅夫更多地代表着“中国的民间”,那么,曾担任居中行副行长的朱民可视为“中国的官方”。1952年出生的朱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微博)经济系,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经济学博士。1990年至1996年,朱民曾任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此后回国发展,转到中国银行任职,先后担任中国银行行长助理及副行长;2009年10月,朱民调任中国央行副行长,2010年2月,他被IMF前总裁卡恩任命为总裁特别顾问,开始在IMF就职。
法国财长拉加德正式任职IMF总裁的第二天,她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已经从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反弹,但是这种反弹并不平衡,如中国和印度等老工业国家已经成长成为关键的新兴市场。她表示,对IMF等国际机构应该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权利平衡的转移的要求,以及在IMF设立高层职位给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的发言权的设想并不是一个坏主意,“世界局势持续在改变,世界格局的改变也应该在IM F的管理层构成和雇员结构中反映出来。”
此次提议朱民出任IMF副总裁,符合了拉加德此前承诺的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在IMF决策层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