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时政 | 本网快讯 | 两岸 | 国际 | 港澳侨 | 热点新闻 | 大陆纵览 | 社会 | 财经 | 教育 | 军事 | 科技 | 传媒 | 奇闻趣事 | 新闻发布会 | 新闻人物

利比亚作战美“脱身”不易 奥巴马或陷持久战

时间:2011-03-24 15: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连续4天猛烈空袭,多国部队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但忠于卡扎菲的利比亚政府军仍然控制着全国大部分地区。而奥巴马政府在军事干预利比亚问题上的模棱两可,已在美国国内外遭到严重质疑。此间媒体分析认为,利比亚恐将成为继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后美国政府又一块难以摆脱的烫手山芋。

  奥巴马的第一场战争

  3月19日,当110多枚美国战斧式巡航导弹在利比亚炸响时,美国《国家周刊》杂志毫不隐晦地将其称为“奥巴马的第一场战争”。如果说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是奥巴马从其前任小布什总统手中被迫继承下来的,那么,军事干预利比亚则是奥巴马亲自发动的第一场对外战争,并且是针对阿拉伯国家的又一场新的战争。与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明显不同的是,此次美国出兵是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旨在保护利比亚平民的1973号决议之后进行的。奥巴马政府也一再强调美国参与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和有限性。但随着联军摧毁一处卡扎菲使用的建筑,并将“禁飞区”从反对派的大本营班加西扩展到首都的黎波里,这场军事干预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鉴于空袭造成大批平民伤亡的报道,早先主动要求联合国干预利比亚局势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也开始转而质疑多国部队的真实意图。

  尽管英法争相充当急先锋,奥巴马政府极力保持低调,但美国毫无疑问是这场军事行动的指挥核心。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亚瑟·赫曼指出,不要被英法的积极主动和美国的暧昧姿态所迷惑,只有美国才具备确保这场战役持续下去的条件和能力。到目前为止,多国部队的行动统一由设在德国斯图加特的美军非洲司令部协调指挥,而且美国海军舰艇在短短4天里,已经向利比亚境内发射了160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基本上摧毁了卡扎菲政府军的防空指挥和控制系统。据统计,截至22日,美军战机出动212架次,远高于其他联军总和的124架次。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称,美军评估认为,空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美军的特殊能力发挥了关键作用。

  22日,正在俄罗斯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表示,美军将在未来几天降低攻击强度。但与此同时,美军仍在加紧针对利比亚的军事部署。据美国国防部消息,美国海军“巴丹”号两栖战斗群将于23日从诺福克军港起航,前往地中海,参与针对利比亚的国际军事行动。据悉,该战斗群由“巴丹”号两栖攻击舰、“梅萨·佛德”号两栖船坞登陆舰以及“惠德贝岛”号海滩登陆舰组成,并搭载海军陆战队两栖远征分队、战术导航控制部队以及医疗和直升机部队。据介绍,该战斗群具备两栖登陆作战、战区安全合作、人道主义援助等多重能力。另据美国媒体报道,包括核动力航母“企业”号在内的多艘美军舰艇,也将投入针对利比亚的作战。有媒体评论认为,尽管奥巴马多次表示支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但不会派遣地面部队,然而,美国向地中海增派包括两栖攻击舰在内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免让人怀疑美国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国要想“交权”不易

  奥巴马22日在其拉美之行的最后一站萨尔瓦多接受媒体提问时重申,美国将在未来几天移交关于确保利比亚禁飞区的军事指挥权。陪同奥巴马出访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本·罗德说,奥巴马当天早些时候同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分别进行了电话交谈,希望尽早解决各方在多国部队指挥权归属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随着对利比亚空袭打击的持续,联军内部关于指挥权归属的争论日趋表面化。北约似乎是美国比较中意的选择,但法国和土耳其等国明确表示反对。意大利威胁,除非北约接收领导权,否则将拒绝向多国部队提供机场。法国总统萨科齐称,以北约名义进行“禁飞区”执法,很容易被反西方的阿拉伯国家和民众贴上“十字军入侵”的标签,这种担忧得到了美英等国的认可。土耳其作为联系西方和阿拉伯世界的纽带,虽然支持多国部队针对利比亚的行动,但反对以北约牵头。而据美国媒体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美欧官员的话称,多国联盟内部对于法国总统萨科齐抢尽风头普遍感到不满。3月19日,当美欧各国在巴黎商讨对利比亚动武的同时,法国战机已经飞临利比亚上空,萨科齐当仁不让地成为打响第一枪的那个人。

  此外,阿拉伯国家的立场摇摆也是让美欧颇感头疼的问题。空袭开始不久,阿盟对军事行动的态度由最初的积极支持逆转为有所保留。而截至目前,阿拉伯国家中仅有卡塔尔同意派战机参与行动,但最快也要等到本周末才能到位。其他阿拉伯国家普遍持观望态度。据美国媒体报道,奥巴马政府正加紧劝说阿盟国家坚定立场。鉴于这种复杂局面,法国外交部长朱佩提出建立一个由多国外长组成的“政治指导委员会”负责协调利比亚禁飞区行动,以便把广泛的政治领导和北约的军事资源与能力结合起来。但这种松散的机制能否得到各方认可还是个未知数。尽管奥巴马一直对“交权”表示乐观,但多国内部众口难调的现状,似乎预示着美国暂时还难以脱身。

编辑:吴怡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