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出席在日本东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路透
日本菅内阁的支持率已经在百分之十几徘徊,而首相菅直人得力助手外相前原诚司的辞职,进一步削弱了菅内阁的政权基础。因此,菅内阁即使“延命”至6月,也仍然是个“短命”内阁。究其原因,民主党事实上的分裂,选举承诺的修改,外交的失态,特别是菅内阁无力整合各党力量通过并实施预算法案,构成了政权陷入危局的主要缘由。人们不禁要问,为何日本五年内五易首相?决定日本政治权力运作的基础到底是什么?
原来,政治体制、文化、外交和舆论是影响日本首相政治命运的关键因素。由于很难有人能够在各方面占据优势,所以,“短命”也就成了日本内阁的常态。首先,议会内阁制是日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态。众议院是选出内阁的平台,其任期不过四年,而各党党首的任期一般为两年,执政党党首如果不能在党内连任,那么他作为首相最长也就不能超过两年。其次,日本有“轮流坐庄”的文化传统。日本人喜欢集体领导,团体的领袖其实不过是一个召集人,一旦各集团的平衡发生变化,所谓的领袖人物便很容易被取代。第三,美国在战后成功地操纵着日本的政局,使其不能偏离美国铺设的轨道,所以,在日本,不能获得美国支持的政治家是难以维持长期政权的。第四,舆论是民意的反映,内阁的支持率也就成了衡量一个政权合法与否的标准,政治斗争往往表现为旨在争取支持率的不择手段的博弈,支持率掉下来,内阁也会“掉下来”。
如果一个内阁不出现丑闻,并避免与美国发生摩擦,就能维持一定的支持率,在首相位置上干满两年。如果在党内获得连任还可以再干两年,个别情况还可以因为在众院选举中获胜而继续连任。在自民党长期执政期间,吉田茂、佐藤荣作、小泉纯一郎都具备了上述条件,所以都制造了长期执政的奇迹。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没有人有如此的运气,在战后日本60多年的历史上总共出现过30多位首相,平均执政时间不到两年,最短的还不足一个月。特别是小泉下台以来,五年内有5人上台,没人能够干满一年。
菅直人虽然深谙日本政治的奥妙,因此上台后也为维持权力做足了功夫,但仍然没有摆脱“短命”的怪圈。这位平民出身的首相,为了保住权力不惜在政治上转向,与民主党内的鹰派合作,还吸取鸠山的教训,与官僚和解,并向美妥协。然而,他最终还是无力在普天间问题上向美国交出满意的答卷,因此至今无缘访美。而他对中俄的强硬态度,并未在国内政治上得分,反而因为外交的失败,引起了反对派的一片指责。尤其是排斥小泽造成了民主党事实上的分裂,也让他丧失了党内外的信任。菅集团实际上由于前一阶段的排斥异己和任人唯亲而陷入了政治上的孤立状态,至今不敢向国会提出预算配套法案,因为一旦提出,势必遭到否决,从而内阁也就不得不辞职。
现在的情形是:在野党不愿支持一个民调支持率极低的政权,小泽集团趁机反扑,逼迫菅集团让权,美国无意也无力挽救一个在内政失势的政权,于是,“轮流坐庄”的周期也将很快转到菅直人这里。接下来,或是内阁辞职,民主党陷入混乱;或是国会解散,日本政局陷入混乱。无论哪种结果,日本政界都难以形成主流力量,后任首相也难以跳出“轮流坐庄”这个怪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 廉德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