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来了,2012年还会远吗?
很多人的答案是不远。任何时间都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重温一下电影《2012》,你又能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翻看近期的杂志,无外乎铺天盖地的回顾与展望。《南风窗》以“期盼与忧患”,其实用“忧患与期盼”更为合适。
“患”的是2012是否成为人类最后的纪念,“盼”的是2012只是人类的一个转折线,虽忧无患。
但事实并不总顺着人类的愿望。就在新年伊始,澳大利亚东北部昆士兰州由于连降暴雨,造成一些城镇被淹,数千居民被迫撤离。这种情况用媒体的话来形容就是“数十年罕见”。
而在此之前,北半球经历了“千年极寒”。距首都巴黎仅几百公里的法国艾索省,气温降至零下20摄氏度。英国等欧洲几个国家都记录下30年至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寒冷冬季。亚洲东北部更是出现60年来未见的低温。
而过去的2010年,美联社称之为“地球反击之年”,地震、热浪、洪水、火山爆发、超级台风、暴风雪、泥石流和干旱造成至少29万人丧生,是十多年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今年全世界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比过去40年死于恐怖袭击的人数总和还要多。
科学家和自然灾害问题专家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可喜的是,人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罪行,正以不同形式“赎罪”。为了让全球舆论接受气候变化的命题,十几年来,媒体上有关气候变暖问题的报道和分析不断。
通过艺术、特别是电影的方式来进行某种意义上的“洗脑”也渐成主流。近年来很多得奖的文艺作品与环保有关。直接以灾难形式来恐吓民众的大片更是接连不断。
然而,让人忧的是,作为国际社会重要成员的某些国家却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京都议定书》签订10余年来,有些发达国家始终未能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一次次的气候大会发布的协议虚得多,实得少。
2011年来了,2012年不会远,但希望这只是时间概念,而不是人类的终点。(杨子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