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GDP超过日本,“终于”成为世界亚军。这自然也引发海内外媒体的极大关注。在此前后,中国官方和学界不断对外强调中国依然是发展中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从本次GDP数据发布后的舆论情况来看,这样的呼吁似乎已经得到很多媒体的认可。不仅国内媒体正在走出大踏步走出GDP的狂欢,而且相比以前,国外媒体看待这一问题也比过去客观许多。不少外媒的报道在肯定中国经济进步的同时,也看到了GDP存在的局限性,不再将其简单等价为中国经济的实力。
已有近140年历史的《每日新闻》是日本最大的报业巨头之一。9月1日该报刊发了其编委潮田道夫的文章,认为日本GDP实际是中国的3倍。文章援引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雄野英生的评论称,日本虽然在GDP上被中国超越,但如果扣除通货膨胀的水分,按实际GDP来计算,仍是中国的3倍。
美国彭博通讯社也在9月1日撰文称,中国的经济局势比投资者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得多。有学者指出,1937年中国的GDP是日本的三倍,但GDP构成大有不同。1937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仅13.6亿美元,而日本工业总产值近60亿美元,是中国的4.4倍。当时,中国现代工业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而且这还包括相当数量的外资企业的产值在内,而同期的日本,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80%。那时中国的GDP总量多于日本,但是根本不能作为国力强弱的比较标准。
其次,相比GDP,人均GDP是更重要的指标。《华盛顿邮报》意识到这一点。该报8月17日的报道说,“中国认为帮助穷人比经济排名更重要”。第二季度,日本GDP为1.286万亿美元,低于中国的1.335万亿美元,但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在人均方面依然是“世界较穷国家”之一,去年中国人均收入为3600美元,而日本则是37800美元。法新社的报道也强调,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有上千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
对于中国GDP何时将超过美国的话题,美国的智库和媒体有的说2020年,有的说2030年,还有的说2050年。但8月24日《福布斯》的报道则认为,一国经济飞速发展不会持续很久,而目前许多预测的出发点是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该文作者表示,最终,成本上升,国内压力加大,固有的局限将制约经济增长。
作者还列举了中国经济难以超过美国的五大原因。第一,如果说水是“新的石油”,那么中国将面临一个缺水的未来;第二,中国的能源需求急剧上升,可是国内却没有足够的资源;第三,食品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中国迅速老龄化的人口和不断萎缩的劳动力或将显著放慢经济增长步伐;第五,中国式的增长在起飞阶段迅速发展,但是后期的增长却通常比不过更为开放的社会。
从域外传来的这些声音,也可以使我们更清楚地看清自己。GDP超过日本固然是好事,但不要被这些数据冲昏头脑,踏踏实实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才是正道。(王冲 知名时事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