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韩国白翎岛附近水域,工作人员在打捞“天安”号警戒舰舰首。新华社/纽西斯通讯社
(国际观察)“天安”号负面效应持续发酵
韩国民间和军方联合调查团本月25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海军“天安”号警戒舰3月26日晚在朝鲜半岛西海岸附近水域沉没,系外部爆炸所致。
“天安”号沉没发生在朝韩关系再度恶化之际,因此舆论普遍认为这一事件可能给两国关系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国际社会对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正予以高度关注。
事故责任尚无定论
韩国民间和军方联合调查团25日宣布,现场调查结果显示,“水下非接触性爆炸”导致“天安”号沉没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结论与调查团4月16日对“天安”号舰尾部分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
根据调查团联合团长尹德龙的解释,“非接触性爆炸”,也就是“近距离爆炸”,这一结论是根据肉眼观察结果并利用排除法反证得出的。调查报告说,从舰内、舰体断面和舰底等部位的状况来看,可以排除“天安”号发生内部爆炸、出现老化断裂、触礁沉没的可能性;而从截面的撕裂形状和严重内弯的状况来看,当时船体外水中发生爆炸的可能性很高,但船体没有爆炸留下的痕迹和破洞,因而是“非接触性爆炸”。
与上一次调查结果不同的是,调查团首次宣布“存在鱼雷或水雷的可能性”。韩国国防部长官金泰荣当天表示,“重鱼雷引发的泡沫喷射最有可能”。但韩国总统李明博强调,要找到鱼雷或水雷碎片后,才能进行科学调查,而在找到确凿物证之前“应保持慎重”。
为了查找证据,韩国军方和民间一直在事发海域大海捞针般地搜寻爆炸物碎片,目前已找到300多件碎片。但据韩国媒体披露,这些碎片中并无鱼雷或水雷碎片。另据韩国媒体报道,海底搜寻工作可能持续一个月时间。
沉船事件引发“联想”
鉴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关系的特殊情形,“天安”号失事令朝鲜半岛局势更趋紧张。韩国一些舆论认为,1953年朝鲜战争以一纸停战协定平息以来,韩国与朝鲜在严格意义上仍处于交战状态。韩朝关系近年来反复出现波折,而事发地点又靠近双方存在争议的西部海域。所有这些诱发了韩国各界在第一时间产生联想,而韩国军方向北开炮等最初反应则助长了这种猜测。
分析人士指出,韩国军方否认在事发海域埋有或残留本方所埋水雷的可能性,并多次发表“如果朝鲜卷入”等言词,无形间放大了“朝鲜因素”。
在“天安”号舰艇沉没后,朝鲜媒体一直没有报道这个事件,也没有表态。但是,针对韩国出现的将这一事件与朝鲜联系起来的舆论,朝鲜中央通讯社终于在4月17日发表了代表朝鲜官方立场的军事评论员文章,认为这是“令人遗憾的不幸事件”,但对韩国军方和一些右翼保守势力在真相还没有调查清楚前就把这一事件与朝鲜联系起来的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愤怒。
文章说,“天安”号沉没后,开始有很多种猜测,有的说可能是内部爆炸引起的,有的说可能是碰上了海里的水雷或者鱼雷,是外部爆炸引起的,还有的说是舰艇老化或者触礁引起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天安”号沉没的责任渐渐转向韩国军方的时候,韩国就出现了把事件的原因转嫁到朝鲜头上的舆论。
朝韩关系更趋紧张
“天安”号沉没事件是在朝韩关系再次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无疑使朝韩关系更趋紧张。朝鲜半岛局势将出现怎样的局面?
去年8月,朝鲜释放出缓和朝韩关系的信息,同时希望韩方恢复中断已久的金刚山旅游。但这些努力没有得到韩方积极响应,为此,朝方在失望之余采取了“以超强硬对强硬”的对策,先是清查,后是冻结,继而宣布没收韩国当局在金刚山地区的不动产,并暗示可能对朝韩合作的另一项目——开城工业园区也采取必要措施。
针对韩国舆论将朝鲜与“天安”号事件相联系的做法,朝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斥。朝鲜中央通讯社指出,韩国某些方面在事件原因还没有调查清楚前就散布(不利于)朝鲜的舆论,目的是摆脱国内遇到的政治危机,证实韩国推行的对朝对抗政策的“正确性”,并助长国际社会的对朝制裁气氛,阻碍朝鲜正在大力推进的经济建设。
对于朝韩间的紧张态势,朝鲜问题专家梁武振教授表示,韩朝处于对峙状态,随时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当务之急是建立预防性安保。他指出,韩朝间应恢复全面对话,“天安”号突发事件不应与朝核问题挂钩,因“天安”号事件而推迟六方会谈,在战略上不是明智的行为。
韩国延世大学金基正教授表示:“有人声称要对朝鲜采取断然措施甚至军事措施,但在查明确属朝鲜所为之前过于武断并制造攻势氛围是不可取的。”韩国报纸《韩民族》则警告说,“应提防南北任何一方借‘天安’号事件激发南北矛盾。”
韩国东国大学教授金榕炫认为,韩朝关系目前走向极不明朗,但如果重启六方会谈出现契机,韩朝关系也可能避免“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