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胡齐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3月9日在北京发布的“亚太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过去几十年里亚太地区强劲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明显地改善性别不平等的状况,亚太地区女性的参政议政率、就业率以及财产拥有率在世界上处于低水平。
在这份题为《权力、话语和权利:亚太地区性别平等的转折点》的报告中,着重从经济权力、政治决策以及法律权利三个方面分析阻碍亚太地区女性发展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政策以及态度的变化消除性别歧视。
报告认为,性别平等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权和社会公正,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属性。报告显示,亚太地区女性的低就业率每年使这一地区损失几十亿美元。据保守估计,在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当女性的就业率水平提升到发达国家水平时,这些国家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到4个百分点。
报告发现,“失踪妇女”问题在亚太地区尤为突出。亚太地区具有很高的男女出生比例,世界上大部分地区人口中男女比例为49:51,而亚太地区的男女比例为51:49。亚太地区一些国家由于性别而选择堕胎或杀婴,一些女性因为医疗、营养供应上的歧视性对待而死亡,导致出现了9600万的“失踪妇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负责人兼代表、联合国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负责人辛格博士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近些年来在改善性别不平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报告显示,中国有将近70%的女性拥有有偿工作,这一水平远远高出世界53%的平均水平。
中国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女士认为该报告体现了性别研究的新维度,从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研究了亚太地区的性别平等问题。孟晓驷还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政府在发展妇女事业、促进性别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关于性别问题的亚太地区人类发展报告,是联合国社会性别主题工作组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为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0周年而开展的一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