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海地地震后的表现受到严厉批评
人民网1月20日讯 据西班牙《起义报》今天报道,就在玻利维亚、古巴、委内瑞拉、尼加拉瓜和阿根廷等国向受灾的海地送去食品、医生、外科器材、药品和救灾专家的时候,美国向海地派去上万名全副武装的军人。美国在海地地震后的表现受到严厉批评。
本来已经很穷的海地居民现在受到地震的无情打击,人们在街头要求食品和医疗救助。国际援助正在到达。美国对首都太子港的机场实行军事控制,没有在第一需要的时间迅速提供国际援助,美国人到海地晚了48小时。
委内瑞拉驻海地大使卡尼诺说,美国的军队原来只限于控制机场地区,现在已经全副武装出现在街头,当地的居民不需要军人,而是需要援助。委内瑞拉的武装部队向海地人民提供援助,没有武器和炸弹。海地政府对此表示感谢。查韦斯总统还宣布在这期间燃料免费,将运去数千吨食品,派去专业人员帮助海地重建。普雷瓦尔总统感谢委内瑞拉人民和查韦斯总统,查韦斯理解南-南合作的重要。普雷瓦尔说,委内瑞拉的援助是重要的,在灾难发生以前,委内瑞拉已在海地建设住房,帮助发展农业和建设新机场。
玻利维亚副总统里内拉要求美国军队从海地撤走,因为“他们不做任何支持和救援的工作,没有对海地人民提供更多的金融和经济支持。海地政府提出了一项重建城市行政中心的计划,需要100亿美元,必须支持这项建议”。里内拉认为美国派1万名士兵到达海地可能意味着将在那里建立另一个军事基地。(管彦忠)
地震引发的“美国效应”
人民网华盛顿1月20日电(驻美国记者 温 宪)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国政府反应迅速。总统奥巴马数次发表讲话,并出台一系列救援措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中断对巴布亚新几内亚、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访问,于1月16日对海地进行了4小时的访问。她在海地表示,美国“今天,明天和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会留在海地”。
美国在海地地震后的所为,将对美国在加勒比海乃至整个拉美地区的外交战略产生影响。海地西邻与美国长期对抗的古巴,南望多年向美国叫板的委内瑞拉,与美国本土仅相隔1120公里,被视为美国“后院”的门户。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虽然在改善与拉美国家关系方面做过努力,但由于受到与哥伦比亚军事合作的负面影响以及阿富汗战争等因素的干扰,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接触”政策收效不大。此次美国借海地地震之机凸显其救援力度,既可在改善形象方面争取加分,又可牢牢占住美国“后院”门户,并以此为支点继续向南辐射、施加其影响。
美国国内政局也将因此产生微妙影响。美国前总统布什曾因卡特里娜飓风救援不力而在政治上失分,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曾将此作为前政府的“软肋”予以抨击。有鉴于此,奥巴马在应对海地地震时表现得格外努力。2010年是美国的中期选举年。美国政府自然很看重这一政治晴雨表。如果美国政府在海地救援工作中的表现得分,无疑将有利于民主党人在中期选举中的地位。
不过,美国政府在海地地震后的表现也引发了一些批评和担忧。有人批评美国在“外交大盘已经太满之时”,对海地灾难的全力救援“有些过分”。还有更多的人担心美国的所作所为会出现自食其果的“飞去来器效应”。很多人对于美国与海地之间的关系留有不愉快的回忆。历史上,美国对海地的政策不断出现两个极端:或对海地内部事务横加干预,或对其长期忽视。此次海地地震发生后,美军海、陆、空全面出动,并毫不犹豫地独家控制了太子港机场,也因此不断传来美国借机“接管”海地的抱怨和指责。
美国政府对此十分敏感。美国官方屡屡说明,其所有救援行动既是应海地政府之邀进行,也是通过海地政府批准而行。值得密切观察的是,当海地地震焦点不再时,美国将如何在海地重建中发挥其作用和影响。有分析指出,海地地震灾难为奥巴马政府“以一种新的方式行事提供了一个机遇”,关键是如何在微妙的正负“美国效应”之间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