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由于各国对减排的认识和态度不一,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分歧,使气候大会几乎与生气大会划上了等号。
此次大会上,某些发达国家的态度是令人痛心的,不仅早早拟订了所谓的“丹麦提案”,试图推卸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且在气候大会召开期间,频频做出与大会完全不相适应的举动。特别是美国,不仅以“太忙”为由,不参加以“总揽关键方观点”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又否认发达国家应该为其在工业化进程中累积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埋单,还提出了所谓“中美共治”的要求试图在减排问题上“绑架”中国。
面对这些发达国家的不负责任态度和缺乏同情心,来自岛国图卢瓦的代表弗里不得不发出这样的呼唤:“今天早上醒来时,我哭了。作为一个成年人,这很难启齿,但我的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各位的手中,谢谢!”而同样来自岛国的马尔代夫总统纳希德,更是声泪俱下地在大会上发言,承诺马尔代夫率先实现100%碳中和,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宣布更为积极的减排计划。
但是,七十七国集团代表的愤怒,并没有对发达国家产生震动,岛国的眼泪,也没有唤醒发达国家的良知。在气候大会上,某些发达国家仍然固守他们不负责任、也不想负责任的态度,继续与发展中国家抗衡、斗气,不想作出更多、更积极的承诺,使气候大会变成了一个斗气的大会。此次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也不得不发出警告说,正在进行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有失败的可能。
发达国家除了推卸责任之外,就是想逼发展中国家,让发展中国国家特别是中国作出更多的让步。
其实,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减排问题上,已经表现出了积极的姿态,作出了很大的让步。11月27日,中国政府就郑重宣布,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45%,与此同时,其他主要发展中国家巴西、印尼等先后发布了积极的碳减排目标。如果发达国家还不满意,那只能表明他们在气候问题上是没有任何诚意可讲的。
接下来,就要看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态度了。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国,美国政府的态度将直接左右此次大会的效果。如果美国政府不能以良好姿态作出承诺,那么,此次大会将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
我们希望,受到各国人民广泛关注的全球气候大会不要开成生气大会、吵架大会,有关各方应当客观、冷静地对待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气候问题,本着共同保护地球的目标,作出更多的让步、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