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印度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深谙避暑之道。印度气候分凉季、热季和雨季三季。热季通常从4月初持续到6月底,特别是每年雨季到来前的5月和6月,持续4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酷暑都会造成数百人死亡。为了适应干热的气候,当地居民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
与中国人夏天喜欢穿短袖相反,酷暑中多数印度人保持穿长袖。最为简易的衣服是无领或圆领的“古尔达”,棉布质地,肥大宽松,袖长至手腕,下摆至膝盖。记者也曾买了一件,以亲身体验这种传统服饰的特点,感觉它确实透气吸汗,能够保持身体干爽,还能使皮肤避开烈日的烘烤,舒适度胜过短袖衬衫。
新德里每年近3个月的持续高温,让习惯了中国北方凉爽气候的记者倍感焦躁,但这里的天气还远比不上拉贾斯坦邦热。拉邦属沙漠气候,夏天的温度常常超过50摄氏度。当地居民避暑的方法更为奇特,通常会在长衫的口袋中放上几个去了皮的洋葱。据当地居民介绍,洋葱可以吸收身体热量,起到降温避暑的作用。这种方法在拉贾斯坦邦的农村地区非常盛行。
印度大部分学校的教室中虽然安装了大吊扇,但在炎热的气候中,学校还是想出了简便的方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清凉。在各个校园中,通常都会看到一台或几台两米见方的饮用水冷却机(见图①)。每天限量的市政供水通过屋顶储水罐的沉淀后,流入冷却机。学生们就可以喝到冰凉的饮用水。这为学生们提供了除电扇外的第二个降温避暑的好选择。
在印度农村地区,农民们通常会选择一种陶罐来储水。这种陶土罐制作简便,不用高温烧烤,定型晾干即可。室外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流动的河水都已变热,用陶罐盛水,放在室内避开阳光的角落里,就可达到冷却的效果(见图②)。居民们认为,陶土本性较凉,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这丝清凉对盛夏中没有冰箱的穷人来说,尤为珍贵。
在新德里的停车场,摇下车窗停放的车辆比比皆是。记者起初以为是司机太粗心,后来经过观察才明白,车主这么做是因为怕车辆在阳光的暴晒下,车内温度高得过火。
对于大多数印度百姓来说,空调是一件奢侈品。除价格昂贵外,巨额电费以及维修费用也会让他们望而却步,但这并没有影响印度人对空调的追求。印度城市中最为常见的是一种简易的土空调。土空调与34英寸彩电大小相当,构造简单,外形好似一只铁皮百叶箱。土空调三面均加装稻草,一面安装了排风扇,底部是蓄水槽,三根塑料管将一个小型抽水机与稻草相连(见图③)。接通电源后,水泵会将水抽起,打湿稻草,再由排风扇将水汽吹出,起到降温和加湿的双重作用。除环保外,土空调受追捧的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仅相当于分体式空调价格的1/10,电耗也很低。到印度人家中做客时也常会发现,有的房间即使安装了分体式空调,也还会加装一台土空调。当地朋友拉杰诗·卡拉告诉记者,用电超过一定限度后,电费将会成倍增长,因此节电是必须的,能用土空调时,尽量选择土空调;在高温季节,停电十分频繁,家中的蓄电池无法支持分体式空调这种大功率电器,但土空调这种小功率电器,还是可以持续工作的。
在印度驾车,时常会诧异许多道路旁边都没有路沿石或是防护栏,取而代之的是较为宽阔的泥土路。后经印度朋友指点,才明白其中奥妙,原来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性化设计。在盛夏阳光的照射下,柏油路面的温度有时甚至会超过60摄氏度,滚烫的路面使得那些习惯于赤脚行走的人根本无从下脚,而此时泥土路的温度相对低很多,这就方便了步行者。印度一些古老的寺庙,迄今仍保持着泥土地面,不用砖瓦镶嵌。(王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