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 大陆之声 | 本网快讯 | 大陆纵览 | 台湾 | 大陆 | 两岸 | 新闻发布会 | 港澳侨 | 国际 | 海外看中国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顾 | 体育 | 娱乐

中东变局三大动因

时间:2009-03-20 09:21   来源:瞭望

  奥巴马中东新政、以色列大选结果和加沙战事的延伸,三大因素将影响今年的中东局势。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3月4日完成了其履任新职以来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的首次访问。舆论普遍认为,尽管希拉里此行正值美国新一届政府刚刚成立之际,但从其此行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新任美国政府目前还没有改变其对待以巴关系政策的迹象;在对待巴勒斯坦内部分歧问题上所持的立场也没有发生变化。

  希拉里此行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会见了巴过渡政府总理法耶兹和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在与阿巴斯会见之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希拉里所提到的仍然是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和实现巴以和平的“两国方案”,并承诺美国政府及其本人都将积极参与推动巴以和谈的工作。对比前任国务卿赖斯访问巴以地区时的情形,希拉里的这番表态并无太多新意。

  此外,希拉里在发布会上还高调重申了美国政府对于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以及巴民族权力机构所领导的过渡政府的支持,称目前由法耶兹任总理的巴过渡政府是巴“唯一合法政府”。结合此前希拉里继续称巴内部另一主流政治派别、目前控制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为恐怖组织,显示出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对待巴内部阿巴斯领导的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与哈马斯之间的内部争斗问题上,立场同样没有变化。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希拉里没有带来美国方面对以巴问题的新政策,但正是前后两届美国政府的一致立场使阿巴斯及其领导的西岸地区“政权”得到了安慰。

  进入2009年,中东地区磨难颇多。从目前情况看,至少有三大因素将影响今年中东局势的走势。一是奥巴马的“美国新中东政策”,二是以色列大选结果,三是加沙战事的延伸。在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09年的中东局势充满变数。

  奥巴马新政将促中东热点多变

  了改善美国在中东的形象,奥巴马正在打造有别于“布什主义”的新中东政策。上任伊始,他便派其中东特使米切尔赶赴中东聆听各方意见;紧接着,又派国务卿希拉里出访中东,宣示推动巴以和平的决心,承诺向巴方提供9亿美元的经援,表示美国将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建国。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中东新政的陆续出台,必将使中东三大老热点产生变数。

  首先,巴以和谈有望重启。由于加沙战事投下的阴影,加上以色列社会出现右倾和内塔尼亚胡重返政坛,巴以和谈再次重启会相当困难。但只要美国政府积极推动,并对以色列稍许施压,恢复巴以和谈是可能的。巴以问题的变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奥巴马的新中东政策。不过,再次重启的巴以和谈短期内恐谈不出成果。

  其次,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存在变数。奥巴马2月27日宣布,明年8月31日之前,14万驻伊美军的大部分将撤出伊拉克,结束作战任务,留下的3.5万至5万美军将按美伊协议2011年底之前全部撤出。这项18个月撤军计划的出台,虽然可勉强兑现16个月撤军的竞选承诺,但能否按计划执行仍是未知数。届时,是否会因伊安全形势“逆转”而“暂缓”撤军,不得而知。更何况美军染指中东,是多年来历届美国政府的战略梦想。布什当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初衷正在于此。

  再次,伊朗核僵局前景扑朔迷离。目前就伊核问题透露出的奥巴马新政,的确有别于“布什主义”。主动释放善意、愿同伊朗“直接对话”,就是不小的变化。对于美国伸出的“橄榄枝”,伊朗方面也有所回应。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说,伊朗已准备好与美国对话。“对话”如果真能落实,自然会有利于伊核问题的解决。因为伊核问题的实质,就是美伊关系问题。不过,奥巴马虽然更多强调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伊核问题,但在谈判的先决条件和不排除“任何选择”等关键问题上,与“布什主义”似乎并无多大差别。而伊朗多次强调,奥巴马政府必须作出“战略调整”,否则一切免谈。伊朗最近仍在重申,伊朗不会放弃铀浓缩。因此,在这些问题上奥巴马能否更加灵活务实,是双方进行“直接对话”的关键,也是能否打破伊核僵局的不确定因素。

  不过,专家们一再警告,对于奥巴马的新中东政策,不可期望过高。奥巴马毕竟是美国总统,他在中东问题上的任何政策调整,都必须考虑美国及其铁杆盟友以色列的利益。比如,希拉里日前就在以色列表示,如果哈马斯不承认以色列,美国政府不会同任何接纳哈马斯的巴勒斯坦政府合作。

  以大选直接影响巴以和平进程

  据以色列最高选举委员会2月18日宣布的大选结果,在议会120个席位中,中左派政党前进党获28席,右翼政党利库德集团获27席,极右翼政党“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获15席,左翼政党工党获13席,极右翼政党沙斯党获11席,另外还有7个小党进入了议会。总体来看,中左翼阵营和右翼阵营各有6个政党取得了议会席位,但前者只获55席,后者则获65席。以政坛和社会“向右转”倾向明显。

  此次得票第一大党是前进党,本应由利夫尼出面组阁,但是右翼阵营获得的席位远远超过以前进党为代表的中左翼阵营,利夫尼组阁难度不言而喻。基于议会多数党派的意愿,佩雷斯总统2月20日正式授权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组阁。

  分析人士认为,大选中出现以色列政坛和社会“向右转”的倾向,以强硬著称的内塔尼亚胡的卷土重来,这无疑会对巴以和谈的重启、巴以和平进程乃至中东和平产生重大消极影响。

  众所周知,1996年至1999年曾担任总理的内塔尼亚胡,并不热心巴以和谈。他主张先帮巴方发展经济,以经济为纽带推动双方的政治和谈。对此,巴方认为,内氏突出经济议题的要害,在于淡化甚至回避政治议题,这可能导致巴以和平进程的倒退。另外,内氏向来在巴以问题上持强硬立场,反对“以土地换和平”,反对在耶路撒冷地位、巴难民回归等核心问题上让步,甚至反对“两国解决方案”。如果说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重启巴以和谈尚可期待,那么即便和谈再次重启,短期内取得成果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在加沙问题上,内塔尼亚胡曾多次表示,如果他出任总理,将设法推翻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统治”。对于以色列宣布加沙停火,内氏颇有微词。他主张一直打到“彻底消灭”哈马斯为止。可以预见,如果目前陷入僵局的关于加沙永久停火的巴以间接谈判拖到内氏上台,其前景将更不容乐观。而未来的加沙局势,对巴以和谈的再次重启和巴以和平进程至关重要。

  加沙战事将长期影响中东大局

  以色列发动的为期22天的“铸铅行动”,战事规模之大、伤亡人数之多、破坏程度之严重,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以来巴以冲突之最。分析人士认为,加沙战事的后果将给未来中东局势带来长期负面影响。

  其一,重启的巴以和谈被断送,再次重启难度更大,巴以和平进程将出现较长时间的停滞。

  其二,哈马斯融入巴以和谈的可能性更加渺茫。事实上,哈马斯本来正在酝酿政策调整。然而,以色列此次赶尽杀绝的做法,使哈马斯调整政策、融入和平进程的可能性几乎不复存在。

  其三,巴内部全面和解难度加大。加沙事件中法塔赫袖手旁观,阿巴斯甚至抱怨哈马斯发射火箭弹为以色列袭击提供了“借口”,这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巴两大派别的裂痕。此前阿巴斯因坚持同以色列媾和,被支持哈马斯的巴勒斯坦人看作“美以傀儡”,此次甚至有人怀疑他同以色列“串谋”,这一切不仅使阿巴斯今后的和谈之路荆棘满地,可能还会对其谋求连任产生消极影响,法塔赫的威信也会随之下降。

  其四,阿以和解受到严峻挑战。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已宣布无限期中止势头正旺的叙以间接和谈;毛里塔尼亚宣布冻结毛以外交关系;卡塔尔则要求以色列限期关闭多哈商务代表处。

  其五,阿拉伯世界分歧加剧。随着加沙战事的发生和发展,阿拉伯世界出现了支持哈马斯、同情以色列、不闻不问三种不同立场,并形成了以埃及、沙特为首的“温和派”和以卡塔尔、叙利亚为代表的“激进派”两大阵营。“温和派”指责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是酿成加沙冲突的“祸根”;“激进派”则指责“温和派”同以色列“合谋”打击哈马斯。两大阵营的出现,无疑使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执行“阿拉伯和平倡议”、全面解决阿以冲突的前景空前暗淡。(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唐继赞)

编辑:高斯斯

相关新闻

图片

本网快讯

热点新闻

奇闻趣事

两岸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