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是美国和伊拉克长期关系协议谈判原定的截止日期,但双方并未能如期完成谈判。美伊在驻伊美军地位、撤军时间表等诸多问题上的严重分歧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美伊长期关系协议直接关系到驻伊美军在伊拉克的合法性。2003年3月,美国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2003年10月,美国推动安理会通过决议,使驻伊美军由占领军摇身一变为联合国安全部队。但是,随着伊拉克新政府的成立,伊拉克日益希望独立行使国家主权。去年底,伊拉克向联合国提出希望于2008年底结束联合国的授权,联合国同意了伊拉克的请求,因而美国领导的多国部队在伊地位问题再次提上议事日程。美军要想继续留驻,就必须由伊拉克政府出面邀请,否则就得以占领军名义待下来。今年3月,美伊正式启动长期关系协议谈判,原定于今年7月31日完成,8月签署协议。
谈判主要涉及两个条约,一是关于驻伊美军地位问题的协议,涉及驻伊美军权利与义务、规模和期限、基地、军事行动自由度、刑事豁免权等,目的是解决驻伊美军合法性问题;二是关于两国长期关系的框架协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目的是建立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目前,核心问题是驻军地位问题,双方争议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协议的性质。伊强调该协议并非占领协议,批评美方的要求严重损害了伊拉克主权。第二,驻伊美军的权限。伊拉克希望约束美军过大的权力,要求美军采取行动前需征得伊政府同意,并不得随意拘押伊拉克人。第三,撤军时间表问题。伊要求美方逐步削减驻伊美军规模,并确定最终撤出期限。最近伊提出希望美军在2010年撤出。布什政府明确表示反对,多次拒绝划定时间表。第四,刑事豁免权问题。美不仅希望给予美军刑事豁免权,还希望给予美国国防合同商、私营保安公司以及石油商同样权利,遭到伊方强烈反对。
长期关系谈判在美伊国内也都遭遇重重阻力。在美国,反对者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协议内容破坏了伊拉克主权,驻军权限过大;协议内容超越了布什政府的权限,应取得国会授权;此协议将“捆住下任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手脚”,实际上是将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强加于下届政府。在伊拉克,压力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由于伊安全形势好转,伊拉克人信心大增,要求恢复全部主权的意愿日益增强;二是反对派希望美军尽早撤离,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要求对协议进行全民公决,什叶派精神领袖西斯塔尼反对签署该协议;三是伊朗对伊拉克施加压力,希望协议明确规定美不能利用伊拉克作为打击伊朗的跳板,并明确撤军时间表。
对布什政府而言,去年“增兵”战略成效初现,伊拉克恐怖暴力事件下降。今年1至7月驻伊美军阵亡人数为219人,而去年同期为655人;7月驻伊美军死亡人数仅为11人。这对布什而言是好消息,如果美伊能达成长期关系协议,更是“锦上添花”。谈判失败不仅直接关系到驻伊美军的合法性,也将对布什的“伊拉克遗产”、美伊关系、美国中东战略和中东局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恰如《华盛顿邮报》的分析所说,谈判失败“是对布什政府企图使美在伊拉克建立正式军事存在的一个打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