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建交是我作为美国总统做出的最正确、最英明的决定,我要鼓励我所有的继任者坚持我当初做出的一个中国承诺。”美国前总统卡特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坚定地说。
虽至耄耋之年,卡特依旧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笑风生。花白的头发、眉毛,前额深深的皱纹,慈祥、亲切的笑容,眼神中充满长者的智慧——回忆起28年前那段建交往事,老人言语间仍是激情澎湃。
“尼克松总统1972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以及上海公报的签署曾让我特别兴奋,但之后几年两国关系的停滞状况又让我倍感失望。在我就任总统之初,就决心要彻底改变美中的隔阂局面。”卡特以较快的语速说道。
尚未来得及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就因为“水门事件”提前下台。继任总统福特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实现中美关系的突破。于是,中美建交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卡特政府的肩上。
为了加快建交谈判的进程,卡特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密谈。为了保密,他甚至都没有让国务院插手,所有的信息都直接从白宫发往中国。“经过艰难的努力,我们终于在1978年敲定了建交公报的所有细节,两国关系从此迈入崭新时代。”说到这里,老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卡特与中国有着深厚的缘分。1949年,他作为美国海军军官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青岛附近海域执行任务,并在中国度过了25岁生日,而那一天恰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日子。卡特夫人罗莎琳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卡特当时在中国小商贩处购买的铜钱和小首饰。卸任后,卡特先后8次到访中国,与多届中国领导人都结下了深厚友谊。
“事实上,美中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彼此分歧,两国建交对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最英明、最正确的决策。”卡特语气坚定地说。
交谈中,他多次提到台湾问题。“我一直坚定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我看到我的继任者在这一点上有时候做得并不好。但我会鼓励每任总统都坚定执行建交时美方做出的一个中国承诺,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造福美国和整个世界。”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卡特信心十足。“两国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希望美中能始终保持友好密切的关系,美中之间的分歧不应成为双方的担忧。”
卸任多年,卡特的晚年生活仍是丰富多彩——为中东和平斡旋,写书,担任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客座教授,帮助无家可归的穷人做家具、盖房子,在自己的农场种花生……充实的日程表让老人始终保持着健康的体魄和充满活力的心态。
他曾获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作为一个多产作家,卡特迄今已撰写了25部作品,其中不少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最近的一部作品写的是他的母亲,将在明年母亲节前后面世。
从昔日的总统,到如今的作家、教授、农民,卡特平和而快乐地享受着每一个角色转换。采访结束时,他与记者相约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世界都在期待着那一刻,到时我一定会在电视机前与你们共赏盛况!”(记者谭晶晶 白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