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3日到5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双方向世界宣示,要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现在,到了纪念中非论坛一周年的时候。
中非合作,有人不高兴。例如,就在中非合作论坛举行的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颇有名望的右翼研究机构——美国企业研究所,也开了个研讨会,对中非关系说三道四,认为中国在非洲采取了与“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不相称的举动,说中国人只想得到原料和市场,把中国人比作当年的殖民主义者。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这本是一件天经地义的好事,但在这一点上西方却大加指责。西方给援助时,都要加上所谓“人权”、“民主”之类的附加条件,凡达不到西方要求的,就不给。对于贫穷的国家来说,一要稳定,二要发展,才有生路。至于“人权”、“民主”之类的美丽词藻,实在是远水难解近渴,更不要说这些条件后面的利己背景了。现在被西方大肆渲染的达尔富尔问题,其实质也是贫困问题。如果当地人只听到“人权”和“民主”的鼓噪,得不到真正的援助和真心诚意的调解,怎么能从动乱与苦难中走出来?
行动胜过言词,公道自在人心。中国的真诚作为,非洲朋友心里明白,明智的西方人也难否认。新上任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10月21日在华盛顿说:“我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可能是非常有利的,能够帮助非洲国家开发基础设施,帮助这些国家利用它们拥有的自然资源。”佐利克本是美国高官,他讲这番话自然格外引人注目。此外,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戴维·戈德文也说:“中国在非洲援建公路、桥梁、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受到广泛好评,西方任何没有偏见的政治家和学者都能够看到这一点。”
有意思的是,美国企业研究所今年9月13日又举行了题为“中国崛起的非洲视角”研讨会,会上应邀出席的非洲人士盛赞中非合作。非洲联盟委员会副主席帕特里克·马兹姆哈卡指出:非洲从中非经贸活动中获益匪浅,非洲希望保持这股势头。来自南非的乔·莫洛在反驳对中国的“新殖民主义”指责时说:“在我看来,这只说明中国在非洲有了影响力。……中国不但从来没有推行殖民主义,而且是非洲自由解放斗争中的伙伴。”
当有中国记者问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马兹姆哈卡坦率地回答:是“声誉管理”。这是一位真朋友的诤言。在中非交往形势大好时,中国一定要保持在非洲的声誉,中国人决不要在非洲做见利忘义的蠢事。只有这样,才对得起主持公道的非洲朋友,才对得起为奠定中非友谊基石而不辞辛劳的中非老一代政治家。 (詹得雄)
(作者为新华社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