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反“独”促统

让舌尖找回当年的感觉 田间地头听农民谈“养地”(图)

2016年01月13日 15:01:00  来源:中国江西网
字号:    

1月6日,遂川县于田镇中洲村的“田秀才”郭利华在田间给乡亲传授管理种菜技术。据悉,该县2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利用农闲时节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乡亲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通讯员

  1月6日,遂川县于田镇中洲村的“田秀才”郭利华在田间给乡亲传授管理种菜技术。据悉,该县200多名“田秀才”“土专家”,利用农闲时节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为乡亲进行现场技术指导。通讯员 李建平摄

  开栏的话: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贯彻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省上下正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的新风尚、新作为,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本报今日起开设“记者走赣鄱·记录2016”栏目,把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与贯彻落实省委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努力反映我省在开局之年改革发展的新探索、新经验、新成效和新风貌。敬请读者关注。

  1月2日下午,在靖安县高湖镇古楠村,刚从农民家里买了50公斤晚米和10多公斤蔬菜的南昌市民王晓青对记者坦言:“小时候,感觉饭有饭香、菜有菜味,食欲大开,欲罢不能。如今在城里买到的米、菜‘食之无味’,舌尖再难找回当年的感觉。”

  与年逾五旬的王晓青一样,近年来,每逢节假日,有不少的都市人纷纷驱车到乡村农民家,购买农民自己种的“土米”“土菜”。人们不禁要问,在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日渐丰富的今天,都市人缘何还要“百里迢迢”下乡,花高价从农民手中购买“土米”“土菜”呢?

  岁末年初,记者在南昌、宜春、上饶、抚州等地的田间地头,向10多位农民、前来购买“土米”“土菜”的都市人“刨根问底”。

  “是耕地生了病哦!”冬阳下,正在农田里给红花草施肥的上饶县董团乡中巍村农民何宗主一声叹息。

  “耕地也会生病吗?”面对记者的询问,何宗主实话实说:“前些年农家肥用得少,主要靠多施化肥、多打农药来夺高产。这一来,耕地土壤板结,地力下降。虽说产量上去了,但谷子农药残留量超标,当然是饭不香,菜无味。”

  “现在人们对农产品质量需求日益提高,我开始琢磨给‘亚健康’的耕地做‘保健’了。”去年底,何宗主在承包的270亩田里全部种了红花草。他计划通过三年恢复种红花草来改良土壤、培肥农田。他自信地说,三年后,种植的有机稻不但能让人们在舌尖上找回当年的感觉,而且亩产能过500公斤,亩产纯收入过千元十拿九稳。

  采访中,记者欣喜地看到,在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绿色崛起的进程中,为改变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耕地养分失衡,基础地力薄弱,生态功能变差、退化的状况,广大农民兄弟围绕保障农业生产、食物安全、人体健康和增收为目标,正在激情书写实现“土净食洁居安”为目标的新篇章。

  在宜春市袁州区月之南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有机肥加工区,记者看到,一辆大型抛翻机在肥料堆间来回穿梭,赤褐色的肥料在抛翻机的翻动下,整齐地排成了一行行。合作社理事长杨晓东感叹:“土壤情况不同,保护措施也要‘对症下药’。”为提高土壤肥力和净化功能,去年,该社投入300多万元,兴办了一家有机肥厂,将从附近养殖场收购来的猪牛粪,经过晾晒抛翻,加上菌种发酵,加工成高质量的有机肥料,维护土壤生态功能、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与现代农业同步推进。如何把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与发展绿色农业结合起来?元旦刚过,安义县黄洲镇金果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声菊就忙着和附近的农民签订收购秸秆的合同。她说:“种的田多,农家肥不够,怎么办?今年,我们合作社将引进推广应用低碳土壤、循环土壤、绿色土壤等新技术,将承包的1万亩农田打造成高产肥沃土壤。”

  “养好了地,才能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古楠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澄清的池塘边,合作社理事长钟英华指着在水中戏水的鸭子说。近年来,他们合作社通过实施“稻鸭共栖”工程,鸭子在稻田里捕食昆虫,保护了地力,而且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不需要打农药、施化肥。好地种好谷,好谷出好品牌。去年,这家合作社生产的“古楠村”大米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市场销售价每公斤达17.6元仍供不应求,亩均纯收入达1100元,比种常规稻亩均增收500多元。钟英华高兴地说:今年,他们将在600亩水稻全面实施“稻鸭共栖”工程,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品牌大米,增加农民收入,做到“一节甘蔗两头甜”。

  “养好了地,加上精心耕作,还愁找不回舌尖上当年的感觉?还愁不增收?”站在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起点,江西农民兄弟正蓄势待发。

  记者手记: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单纯追求产量的倾向,在确保口粮安全等“量”的基础上向提高“质”的方向逐步转变。

  农产品安不安全,关键看土壤。土壤不健康,我们吃不到安全的食物,喝不到干净的水,还如何保证自身的健康?因此,针对我省土壤资源、肥力、生态和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以改善土壤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为目标,提出适合我省省情的土壤保护宏观战略思想、战略任务、战略重点以及战略实施对策,构建人地和谐、永续利用的江西土壤安全保护体系,是推进江西现代农业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绿色崛起的迫切需要。它对持续利用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粮食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城乡人居环境健康,促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用发展新理念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关键是要确保耕地健康。我们要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绿色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加快建设高标准绿色生态农田,在水、空气、土壤、人文环境“四不污染”的前提下打造“农业净地”,让更多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有机农产品,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江西日报记者 宋海峰(来源:中国江西网-江西手机报)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