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30日电(记者 刘懿德 柴海亮)“一年到头难得在村里见到一个外人。”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窑沟乡黑矾沟村村民张桂莲说,“村子里原来有200来口人,现在走得只剩下我和丈夫两人了。”
窑沟乡具有400多年烧造陶瓷的历史,曾有“塞外瓷都”之称,是北方“磁州窑系”的代表之一,而其制瓷中心就在黑矾沟村。黑矾沟村因沟里盛产黑矾而得名。
张桂莲说,黑矾沟有上好的陶土,烧出来的陶瓷很耐用,过去四面八方的人都来买,水路通过黄河运到包头,旱路运到呼和浩特。有时买家不等瓷器完全冷却就开始装货了。最辉煌时,一年生产二三百万个碗。但是,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技术设备落后、工艺陈旧、规模过小,黑矾沟陶瓷逐渐被市场淘汰,传统手工技艺濒临失传。只是村口仍立着一块写着“明清时代窑址群——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水泥碑。
张桂莲的丈夫继承父辈手艺做了陶瓷匠人,如今在山沟外的一家瓷砖厂打工,早出晚归,一天能挣一百元钱,勉强维持三个孩子在县城读书的开销。
“没有了生存的基础,谁还愿意在这穷山沟里待着?这里喝水都得从外面买,一担水两块钱。”张桂莲说。
“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待着?”记者问。
晒得黝黑的张桂莲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我丈夫会烧陶瓷,可以在附近陶瓷厂打工赚钱。我一个农村妇女,除了农活什么也不会。我一年种10多亩地,再养一些牲口,供孩子们到县城的好学校读书。只要将来他们有出息了,我们也能走出这个沟沟,享享福。”
临走时,记者听到张桂莲喃喃自语道:“黑矾沟的瓷器没人要了,这传了几百年的手艺不能也丢了啊?”
[责任编辑:李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