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反“独”促统

环卫工人梁军生的圆梦之旅

2016年01月13日 14:21:00  来源:新浪环保
字号:    

梁军生对清扫车水箱和喷水头间的水管进行了改造

  梁军生对清扫车水箱和喷水头间的水管进行了改造

梁军生将清扫盘从一次性的木头盘改造成可永久使用的尼龙盘

  梁军生将清扫盘从一次性的木头盘改造成可永久使用的尼龙盘

  网络媒体走转改报道组 成功 陶叶

  西单,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区,人流量巨大,尤其到了周末,挤满了购物休闲的人们,常常水泄不通。人多带来的是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垃圾。而整个西单并没有因为人流量大而成为垃圾场,这全都得益于全体环卫工人的劳作。为了提高效率,西城区环卫中心下属单位西杰物业中心很早就引进了道路清扫车等设备。

  西城区环卫中心西杰物业机扫班班长梁军生从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者成为单位的骨干。他融入了大城市的生活,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这座城市增添色彩。2012年7月17日,记者走近西城区环卫中心西杰物业机扫班,跟随班长梁军生实地体验了机器道路作业,感受了新一代环卫人的工作生活。

  2000年,24岁的梁军生怀着梦想来到北京,进入西城区环卫中心下属单位西杰物业中心。刚来的时候,干清扫街道的活儿,每天背着垃圾筐到街头作业。那时候,清洁道路全靠人工,每天干下来浑身疲惫,倒上床就能睡着。

  第二年,小一半的同乡都离开了,单位为了提高效率首次引进了两台德国扫路机。梁军生对这些机器产生了兴趣,每天下班后便加班学习操作机器。

  梁军生考取了驾驶证,这样便能驾驶大型的清扫车辆了。驾驶扫路机和人工上路作业完全不同,机器清扫效率更高,而且安全性和舒适度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随后几年,单位又引进了多台扫路清洁作业车辆。随着设备逐渐增多,车辆损坏的情况也日渐增多。以往遇到损坏的情况,都需要请厂家来维修,耗时花费大,梁军生觉得总是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便利用业余时间和每次维修的机会,学习这些设备的构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开始尝试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2005年,梁军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西城区环卫中心第一名入党的外来务工人员。这一年,他还与女友完成了婚礼,组建了家庭。令梁军生意外的是,单位领导亲自赶到他的老家,为二人主持了婚礼。这份特别的结婚礼物,让梁军生分外感动。

  回到北京,梁军生开始更加用心的工作,积极研究清扫车辆的保养和维修。随着遇到的问题增多,梁军生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不少同事遇到问题也都找他帮忙。渐渐的,维修清扫车辆成了梁军生的额外工作。

  为了省钱,他和妻子在南三环丰益桥附近每月花150元租了一间房。每次接到维修求助的电话,他都得骑车近1小时赶到单位。为了更好更快的解决车辆的问题,梁军生说服妻子搬到了西单附近的胡同,租金虽然提高了,但离单位只要10分钟路程。单位领导知道了这一情况,将一间宿舍提供给梁军生夫妇居住。

  2008年北京奥运会,西单地区的保洁压力增大不少,西城区环卫中心引进了不少道路清扫车辆分配给西杰物业中心。车辆增多以后,梁军生一个人维修起来就有了困难,于是中心组建了维修组,交给梁军生负责。

  梁军生确实未让单位失望,在日常的维修外,还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先后拿到了高压电工、家庭电工等资格证书。并按照实际工作情况对车辆设备进行了改造。比如将车辆上的清扫盘从一次性的木头盘改造成可永久使用的尼龙盘,一个盘就可以节约300多元钱,每辆车每周都需要更换一次,这样一年一台车至少就为单位节约了15000元。

  这样的改造还很多,谈到这些,梁军生总是淡淡的说:“很多都是小改造,不算什么的,为单位省钱我就很开心。有时候遇到不会的问题,我也会和工友们讨论,他们也给我很多帮助。有时候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躺下床有了灵感,我又爬起来去解决,解决完觉得特有成就感。”

  梁军生和3名同事每周大约要维修40台车次,差不多每台维修车辆梁军生都要亲自检查完毕后才交会给作业组使用。这些年,梁军生自己差不多维修了7000至8000台车次。

  梁军生今年36岁。他告诉记者,自己很满足现在的状态,的工作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现在很自然的就能告诉大家自己是在北京是扫马路的,是新北京人。他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维修机器的水平。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