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松在工作中。
刘伯松(中)在指导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
开栏的话
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一年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中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
推动中国成为制造业强国,技术工人承载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中国,离不开天马行空的“磅礴才气”,也需要脚踏实地的“匠心独具”。倡导工匠精神、呼唤匠心归来,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在我们身边,更不乏秉持工匠精神之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看似是非常普通岗位,却用精湛的技艺、专注的精神,参与着我国最尖端的科技项目。
中工网从今日起,推出《大国工匠·名人堂》专栏,带你走近更多平凡又伟大的职工,希望引导更多人坚守内在、坚守创造,让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每个人的职业追求,让中国制造更加自信地傲立于世界。
他像一名老道的中医,望闻问切,为各种机器设备诊脉。
他是一名忠实的管家,精打细算,把废弃部件变废为宝。
在跟电子和机械打交道,他如醉如痴,乐此不疲。他就是全国劳模刘伯松,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工务机械段检修车间电气检修班组工长,17年来,检修铁路大型养路机械968台次,为企业节约了配件支出千万元。
刻苦钻研,练就一手电气绝活
很多人都在惊叹铁路日新月异的变化,坐着高铁,体验着动车组的舒适和风驰电掣,很少有人知道这背后刘伯松所从事的这个工作。他是“修火车头”的,但他修的车头不拉乘客,也不载货。他修的捣固机、整形车、清筛机、稳定车、打磨车分别负责铺设钢轨、更换枕木、整修线路、调整路基和道床。
检修电路板,刘伯松可以说是铁路系统第一人。大型养路机械电路板和传感器是非常精密又易损的配件,集成度高,一块电路板上有芯片、放大器、电容、电阻、保险、三极管等零件上千个,以往坏了没人会修,也没人敢修,都是更换新件,旧件报废。刘伯松看着这些“崭新又昂贵的废品”少则几千元,多则近万元的配件报废十分心疼,就琢磨着能不能修复,他凭借从小爱好修理电器的底子,查阅大量技术资料,经过无数次试验与失败,终于把以前没人敢做、甚至是没人去想的难题攻克,刘伯松发现电路板的病根,一般都是因为软件乱了,工作温度过热引起的,板上运算放大器的参数随温度变化而升高,从而导致电路板上部分零件烧结、损坏,经过反复比对和论证,换上高精度、低温漂的放大器,问题就解决了,成本仅需200元,就解决了上万元的大事。据统计,他一年就维修了40多块电路板、70多台传感器,经现场使用,工作正常,反馈情况良好。
类似的小发明、小革新还有20多项。AT3500型暖风机是大型养路机械上一套独立供暖系统,由于哈尔滨冬季的极寒天气,故障不断。有时一台暖风机同时出现多个毛病,常常刚修完装到车上又得拆下来。刘伯松看到机车内操作手由于没有暖风双手冻出了口子,渗出了鲜血,疼在心里。他通过查阅大量技术资料,设计建造了室内暖风系统实验台。暖风机修完后,在实验台上测试,再装到车上,使暖风机一次修复率从50%提高到100%.大型机械的传感器调试,需要不停地用手控制电子摆采集数据,测试一根线,得弯30多次腰不说,由于动作不一样数据误差也大。刘伯松将这套精密设备革新,由手控改为脚踏式控制,使测试动作更加合理,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
“伯松,你办法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呀”?面对同事们的问题,刘伯松笑着说:“都是让设备故障给折磨的,遇到了难题,就忍不住天天琢磨,就有灵感了。”刘伯松就是这样给机车看病问诊的,同事们都称他为“铁路神医。”
[责任编辑:尹赛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