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7月12日电 (记者 丁思)不同颜色的共享单车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电动车等日渐丰富的共享产品“接踵而至”,共享经济绝对是2017年度最为火爆的关键词之一。
共享产品在中国内地“疯狂生长”的同时,也日渐显现出“同为共享不同命”的状态。近日,3Vbike通过公众号发布公告称,因单车大量被盗而停运。这是进入公众视野中第二家倒闭的共享单车企业,和首家倒闭的悟空单车5个月的寿命相比,3Vbike生存时间更短,仅4个月。
共享经济在内地成长的“烦恼”远不止这些。近日,杭州一批刚投入的共享雨伞被清理,郑州官方叫停共享电动自行车,共享篮球不翼而飞变“独享”……共享经济的未来该如何发展?这成为中国内地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
如今,沿着黄河河畔,ofo小黄车、小绿车已成为兰州民众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兰州“80后”上班族刘铭浩对共享单车在西部城市的推广赞赏不已,“在狭长的兰州主城区,方便快捷、随处停放的共享单车简直是上班族的最大福利”。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在中国西北小城掀起阵阵热潮。与此同时,汽车、雨伞、篮球、充电宝等也加入共享的队伍,共享产品日益丰富,新产品层出不穷。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76.4%。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交易规模将占GDP比重10%以上。
“共享经济的本质,就是为了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助理研究员寇星亮分析称,现阶段兴起的共享经济,由于其模式的易复制性,投资者纷纷涌入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共享经济涉足的领域也日益多元化。加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智能手机的普及等硬件基础,共享经济在中国市场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境况。
日渐丰富的共享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与当下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相矛盾的“阻碍”。无序停放、“满目疮痍”的单车,不翼而飞的雨伞和篮球,被当地政府“没收”和叫停的共享产品……都成为共享经济在内地“成长”的另一种“苦恼”。
“共享热潮之下,还需我们冷静地看待该种模式的发展。”寇星亮说,从市场运行和社会管理的角度而言,由互联网经济所衍生的共享经济在看似“繁荣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水土不服”的症状。它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城市公共空间,必然会给城市管理者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也因此出现共享产品被叫停、没收等情况。
对于“共享”变“独享”的现象,寇星亮表示,目前中国相关共享经济的政策法规尚属空白,而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不能简单地依靠个体的道德水平,更应该从社会制度建设层面作出有效应对。
“如何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成为关键点。”寇星亮建言,从占用城市空间的角度,项目投资者应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避免项目本身与城市管理现状产生冲突;从制度建设层面,则需要政府为共享项目的运行酿造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从市场监管者而言,政府还应对资本本身进行科学监管,避免市场的无序竞争、以及“热闹”的共享经济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新生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莫兴邦称,共享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需求,受到大众追捧,这也是共享产品日益多元化的动力;共享产品可以多元,但共享市场却不能随意泛滥,共享模式的推行,关键还需政府规划、引导市场,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让共享经济真正为民所用。(完)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