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肖欢欢)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越来越多内地人选择在香港工作、创业。究竟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过去20年间,他们的生活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在香港生活经历了怎样的酸甜苦辣?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这些内地的“港漂”一族。
从社工到保险推销员
28岁的张志杰来自泉州。当年选择到香港读大学,完全是被香港“国际大都市”和人文环境所吸引。早在2004年他就到过香港。当时,他向一位士多大叔打听一家书店的位置。这位大叔亲自带着他走了1公里,把他送到这家书店门口,“当时我真的很感动。”
他2007年来香港读书时,每年学费大约需要12万港元,生活费大约4万港元,4年下来,大概要花掉64万港元。因为自己没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加上家里家境也一般,所以上大学期间,他就格外刻苦用功。张志杰的英语底子不错,但突然面对全英文的教学环境,他也感到有些吃紧。除了上英文补习班外,他每周还要到图书馆借很多专业书籍。“那时我每天只能睡5个小时,要喝三杯浓咖啡才能撑下去。”
张志杰本科期间读的是社会学。毕业后张志杰才发现找工作时面临的尴尬。香港的社工组织很多,但工资很低,一个月有1.5万港元就不错了。他决定跳出这个行业。2011年9月,张志杰进入了一家保险公司卖保险,保底工资3000港元。
10年融入香港社会
张志杰说,起初到这家小公司,他心里非常失落,他并没有想把这家小保险公司当做久留之地。不过,他进入公司之后却发现还真是“不可貌相”,这家保险公司也有很多优质客户,干得好的客户经理一年收入也有100万港元以上。
那时,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到中环、铜锣湾、尖沙咀等地派传单并“扫楼”。夏天最热时,他一天要在外面暴晒10个小时,手臂都晒脱了几层皮。很多写字楼不让保险推销员进,保安会给脸色看,但他是个脸皮厚的人,经过一段时间,他竟然跟保安搞好了关系。“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处,你会更加被重用,收获更多行业的核心信息,接受更多该行业精英的点拨。”张志杰在这家小保险公司干了整整4年,平均月薪超过3万港元。
在保险公司工作对他的影响是,他习惯了每天忙碌,如果有一天闲下来,他反而不习惯,“工作很忙,很艰辛,但却有盼头。”他说,走在香港街头,西装笔挺的年轻人让他感到很有朝气,他喜欢这个充满活力的城市。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香港的港漂约有15万人,他们很多都是80后、90后,都是在香港上大学的高才生。
目标是在香港买房子
如今张志杰月收入约4万港元,但他依然租住在只有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来香港10年,父母只来看过他两次。父母看到他生活的地方如此局促,都劝他回内地发展。但张志杰还是决定留在香港,他的“小目标”就是在5年之内能成为部门经理,月收入就能达到10万港元。
张志杰的女友也是他来香港之后认识的,如今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张志杰现在愈发感觉到买房的迫切。“不仅内地人结婚需要买房,香港人结婚也需要买房。”他凝视着远方说,希望自己5年内能凑齐买房子的首付。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