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高考填志愿依赖APP靠谱吗? 高科技可以帮助你什么

2017年06月26日 09:34:40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高考志愿填报的“大数据”只能代表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保证对当年的志愿填报进行精确的预测。同时,由于数据的来源不一,在统计口径、质量等方面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考生和家长的选择,甚至影响考试的前途。

  报记者 李 艳

  6月22日,甘肃、四川等率先启动高考分数查询,接下来的几天2017年各地高考成绩将陆续放榜。高考成绩出来后,填报志愿就成为所有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问题。说起来,填报志愿真是“成败在此一举”,其难度和重要性不亚于高考的“一考定终身”,要知道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志愿填报偏高或偏低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

  要想进入心仪大学,不仅要考得好,还要志愿报得好。如何才能更好地填报志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等新技术、新理念也被引入到了高考志愿填报中。市面上出现了不少的志愿填报网站、APP或是服务机构,“高考志愿不用愁,高科技软件来帮你”的宣传在网上随处可见,这些“高科技”“大数据”和“专家”真的靠谱吗?

  高科技、大数据 可以帮你获取哪些信息

  在大多数人看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针对高考志愿的网站、APP反映了一部分市场需求,也确实能给提供一些信息。

  中大教育升学规划研究中心专家黄振威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急速进行的高考改革对中学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学校限于师资、制度等多方面因素,无法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专业的志愿填报辅导。有些软件和APP汇集大量高校录取分数线、最低分、录取平均分、省线等资料,经过统计学规律得出的算法比较科学,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参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他看来,家长和考生需要从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和“大数据”中获取的主要信息有两方面。首先是详细的招生政策。近几年,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招生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例如,浙江省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采取的是“专业+学校”的投档方式。原先考生填报时每个大批次有5个院校志愿,每个院校限选6个专业,并具有专业调剂的选项;而到今年,考生则不按照批次和院校填报志愿,而是一共获得80个志愿填报专业,取消专业服从志愿的调剂制度,同时投档比例全部变成1∶1。这些变化意味着考生可以充分选择自己心仪的专业方向,退档和专业调剂的风险将大大降低。针对这些变化,考生和家长需要深入了解政策信息,从而更加有效地选择专业及院校。

  其次是高校与专业信息。黄振威说,高考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增强考生与高校的双向选择度。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提前明确目标院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是成功录取的重要前提。高校与专业信息应当包括学校性质、学校特色、优势及专业学科、学校环境、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考生和家长不应该停留在过去的习惯性思维,在高考结束后才仓促选择学校和专业,而应该未雨绸缪,及早明确自己的报考方向,明确自己的志愿填报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以便增加成功率和专业匹配度。

  “面对复杂的高考招生制度和庞大的高校、专业信息,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有助于考生和家长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和参考。”黄振威说。

  高科技并非万能 不要过分依赖它

  但他同时强调,高考志愿填报的“大数据”只能代表往年的录取数据,不能保证对当年的志愿填报进行精确的预测。同时,由于数据的来源不一,在统计口径、质量等方面会存在偏差,从而影响考生和家长的选择,甚至影响考试的前途。因此,考生和家长可以将大数据作为一个参考手段,但也要看到高科技并非万能,别过分迷信和依赖。

  一般情况下,每年的高考录取情况是比较稳定的,所以大多数的考生和家长会根据往年的录取情况评估自己填报目标高校和专业的成功率。北京市北理工附中的一位考生及家长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他们坚信历年的高考大数据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高考招生形势,从中总结出规律,所以愿意花钱购买与大数据相关的科技服务。

  对此,黄振威表示,历年录取情况确实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是这种参考价值并不稳定,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而被打破,例如早些年计算机行业的兴起直接激发了考生和家长报考相关专业的意愿,从而提升了那些年相关高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另一方面,政策调整同样会导致高考招生录取出现较大的变化。例如,2017年浙江省的高考志愿填报采取了“专业+学校”的模式,往年大数据的参考价值会大大降低,因此今年浙江省的高考录取情况与往年相比将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计算机能解决的是共性平台的问题,而填报志愿是个体行为,每个考生面临的情况都不同,这过程中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大数据和计算机平台都是难以解决的。各个高校的录取规则千差万别,有的重点看分数,有的却也看重社会经历,这些细微的差别数据库里都是没有的。

  黄振威建议,填报志愿时,不妨将专家经验和新技术平台结合起来,互补长短。

  市场鱼龙混杂 你需要擦亮双眼

  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用互联网手段还是大数据技术来解决高考志愿填报中的问题都是最近两年才开始的新事物,社会性的高考志愿填报辅导更是刚刚起步,相关部门的监管暂时还没有涉及到这一领域,所以市场上的各类机构和服务平台存在过度吹嘘、鱼龙混杂的现象。

  记者调查了市面上的各类软件系统和APP,发现收费和服务内容都属于无序状态,单以数据服务来说,全国各省高校历年的录取数据和结果分析等,有500元的,有1800元的,也有上万元的,至于服务有什么不同?服务质量如何保障?志愿填报预测不准确的话是否追责?都没有清晰地定义。

  另有一些被称为“志愿填报助手”的系统,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为考生提供高校推荐、高校报考难度预估以及专业推荐等信息。再加上一些一对一辅导价格就更高了,有一万多的也有好几万的。

  除了志愿分析和预测这一块,为志愿填报提供辅助信息的专业测评职业指导服务也出现了。市场上有一些软件,只需花上十几块钱进行心理测试,就可以了解考生兴趣、性格和能力等,寻找相互匹配专业,为未来职业选择给予专业指导意见,其科学性就更无从得知了。

  黄振威表示,对于这些情况考生和家长要有清醒的认识,在选择服务项目时要多了解,多考察,以国内正规、专业、权威的教育机构为优先对象。

  自我认知和 职业规划才是核心问题

  黄振威是职业发展规划的专家,最近一些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推动高中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发展规划。

  他认为,这个问题在我国一直不被重视,很多家长认为进了好大学就好,至于孩子喜欢干什么、擅长做什么不是关键的问题,但是随着自主招生、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等多元化的高考招生模式的出现,让广大师生和家长充分认识到自我规划的重要性。

  就在今年5月,教育专家们合理推动了一本名为《新高考改革·高中生涯规划》书籍的出版和发行,力图填补了国内高中生涯规划教材的空白。

  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考生如何有效地进行专业选择。

  每年都有许多因为专业选择不当而造成考生厌学、辍学、退学的案例,而更多考生则因为专业匹配度不高而影响了后续的职业发展。

  最近几年的高考改革开始注重对考生专业与职业规划意识的引导,考生需要尽早对自身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利用性格测试、学科成绩、专业喜好等方式来明确自己的专业倾向,在此基础上对自己未来的专业与职业发展做一个初步的规划。

  这样也能让考生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后劲更足”。

  对此,黄振威表示,目前中学在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毫无疑问它会越来越重要,所以他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更清楚的规划,这样不仅填报志愿变得更简单,以后的人生也能更加“有的放矢”。

[责任编辑:张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