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留惠民资金6万多次,每一次都小心而“克制”,最少的一笔两毛七分钱——陈刚自以为设计了一个隐蔽而精巧的“局”,却终究没能从中走出。
利用惠民资金过手的便利,这位湖南省桃江县桃花江镇财政所的副所长,悄无声息地把手伸向涉及2万多农户的补贴资金。不过一年多时间,中饱私囊的资金却多达77万元。
尽管手段“高明”,陈刚还是在一次审计中原形毕露。一年多来,在湖南,近8000名像陈刚这样的“蝇贪”在重拳整治中受到惩处。
向基层惠民资金伸手,群众身边“苍蝇”嗡嗡乱飞——这种发生在基层的“微腐败”,被形象地比喻为“雁过拔毛”。“毛”虽小,拔掉的却是群众“最后一公里”的获得感,损害的是群众最直接感受的党风、政风。
2016年3月,湖南以空前力度向“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宣战。
一年多来,全省共受理相关线索举报过万件,立案调查5675起。雷霆手段的背后,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诸多风险点和监督薄弱点也浮出水面:“雁过拔毛”缘何高发?病症究竟何在?纪律和规矩的高压线怎样在基层“带电”?如何由被动处理转向主动预防?
以“雁过拔毛”式腐败专项整治为支点,湖南剑指基层管党治党宽松软这一共性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杀鸡为啥用牛刀?
“‘拔毛’手法十分隐蔽,单笔扣除金额小,甚至绝大多数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若不是接到政府通知,种粮大户罗庆良压根没有发觉自己的种粮补贴被动了手脚。
平日里,罗庆良只顾把心思放在流转过来的385亩耕地上,虽说知道这两年的补贴比过去多了不少,但具体到每一笔到底多少钱,他也没有一本明白账,“只知道每年总共5万多元。”
惠民资金种类繁多,每一项涉及的农户都成千上万。绝大部分农户都像罗庆良一样,只知道个大概。最了解情况的是陈刚,全镇惠民资金发放都要通过镇财政所,他是具体经手人。就这样,陈刚开始了他的“数字游戏”。
借用两位熟人的身份证,陈刚开了两个银行账户,并将其作为惠农补贴对象添加进农户名单中。密密麻麻的数据库中,这两个账户成了陈刚的“马甲号”——通过篡改其他农户应得的惠民资金,他把“拔毛”所得转移至这两个账户,再由自己取出。
为了瞒天过海,他特意造了两套数据,没有问题的原始数据用作对外公示,动过手脚的数据则上报申领资金。
事后比对陈刚修改过的数据,发现其每一次出手都“温柔”到让人难以察觉。比如,2014年的桃花江镇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符合条件的对象共22515户,陈刚篡改了其中155户的数据。果山村村民昌永生的补贴面积是0.72亩,应发补贴资金9.72元,实际到手9.45元,被他“拔”掉0.27元。
负责调查此案的桃江县纪委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周春晖感慨:“陈刚的‘拔毛’手法十分隐蔽,单笔扣除金额小,甚至绝大多数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
拔的“毛”虽小,拔掉的却是公道人心。6万多次“伸手”,陈刚累计让77万多元国家惠民资金进了自己腰包。这其中,不乏用以维系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的保命钱。
从湖南省纪检系统近年来掌握的信访数据看,80%的信访来自县以下的基层,80%的信访涉及群众具体利益。“‘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群众的获得感,挥霍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侵蚀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危及基层政权的稳定。”湖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傅奎说。
长期以来,有关“雁过拔毛”式腐败的信访举报虽多,但并未引起基层足够的重视。有的基层干部认为办事收点辛苦费很正常,有的甚至把能够套取国家项目资金当成有本事。党的十八大以来,“雁过拔毛”式腐败势头得到遏制,但湖南省纪委调研显示,其存量仍居高不下,且呈现出涉案金额越来越高、手段日益复杂隐蔽、作案“协作”程度越来越高等新趋势。
2016年3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查处“蝇贪”,被列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
用傅奎的话来说,这次“杀鸡要用牛刀”。
头一天打电话举报,第二天纪委就上门来调查,这样的效率,着实让范运德吃了一惊。
69岁的范运德是宁远县湾井镇马脚洞村的低保户,他年初办下来的低保金存折,年底才从村支书的手中拿到。细看,发现被人私自取走了930元。找村支书多次讨要无果,向上级反映又被推来推去,范运德窝了一肚子火。
拿到县专项整治办印发的“举报电话便民卡”,范运德试着打了举报电话,没想到动静来得这么快。
以往并不那么受重视的“雁过拔毛”式腐败举报线索,被湖南各级纪检部门列为优先级。
“信访室对这类举报线索开辟了受理专项通道,凡有线索立即核查,绝不拖延耽误。”郴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超告诉记者,为规范管理,郴州为“雁过拔毛”式腐败举报线索办理制定了专门的程序,实行红、黄、蓝三色挂牌管理,要求限时结办。
重视“增量”的同时,湖南开启了对“存量”线索的大起底,超过21548件“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线索被重新梳理核查。湖南省纪委对重点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分三批督办300件,要求件件有回音。
在县市区,党委一把手“挂帅”,问题线索排查“零报告”的地区和单位,则成为重点“盯梢”的对象。“如果你觉得没问题,我们查出来了,那就是你的问题。”李超说。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