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当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河畔,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丁丁在宿舍里等待着母亲邹翃燕回复微信。
每次联系不上妈妈时,他就格外想妈妈。
近两万公里外,中国长江边上的荆州市,邹翃燕笑着念叨起儿子,眼睛弯成月牙。“他在哈佛遇到任何生活或情感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我。”
不过,丁丁并不是“妈宝男”;他,曾经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
为了给儿子治病,邹翃燕不惜做一名单身母亲,把全家扛在肩上……
回想起29年前分娩的痛,一切都历历在目。
【“固执”的产妇】
“这个孩子没有抢救价值了,将来非傻即瘫。我建议你们放弃。”
1988年7月,一起医疗事故造成邹翃燕的胎儿宫内窒息。躺在产房里早已筋疲力尽的她,接到的是五张病危通知单和医生一句“理性”的建议。
“别要这个孩子了,将来会拖累我们一辈子。”丈夫近乎无情的理智,让邹翃燕失望至极。
为了让腹中胎儿来到人世吸一口新鲜空气,25岁的邹翃燕用尽了每个毛孔的力气。
十月怀胎,数次晕倒在讲台,被学生抬回家;改变爱睡懒觉的习惯,天天早起读诗;买最新鲜的食材,自己做自己吃,吃了吐吐了吃。
“不行!我要把娃生下来!他的小脚丫曾经那么用力地踹我的肚皮,他的小心脏和我的心脏一起律动。我曾经承诺要把他带到人间,同喜同悲。”母亲的本能如潮水般汹涌。
“你不听医生建议,这么固执,你自己养这个孩子!”丈夫的话字字如刀。
“这还是我认识的男人吗?无情、自私、毫无责任感。这种丈夫,不要也罢。”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在骨肉和丈夫之间,邹翃燕最终选择了前者,自此开始一段注定荆棘丛生的人生。
[责任编辑: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