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二手车里程表“瘦身”成潜规则 花几百元可随便改

2017年04月11日 08:37:35  来源:北京晨报
字号:    

  花20万买辆二手车,修理时才发现,里程表被“动过手脚”,仪表显示8万公里实际已跑了近20万公里,维权时才发现合同里写明卖家对车辆公里数“不确保”,只能吃哑巴亏。实际上,买二手车被“设计”过的买家不在少数,商家改表已是人尽皆知的潜规则。北京晨报记者暗访发现,改表只需一两百元、三五分钟。律师指出,尽管“不确保”的字样免除了商家的诈骗嫌疑,但改表车辆用于盈利已触犯《计量法》,消费者可向法院起诉撤销合同。

  个人案例

  自认是个老江湖 这次却栽了

  年过五旬的李先生社会经验丰富,办事儿向来细心缜密,但最近他却“跌了一大跟头”,“我见着周边想买车的人就劝他们,千万别考虑二手车,这里水太深了。”

  此前,李先生也是二手车的信赖者,2016年12月他想把旧车报废买一辆新车。大品牌进口车太贵,普通私家车自己又看不上,到二手车市转了一圈儿他发现,这里的车性价比很高。

  “没开几年的车,一下就便宜了好几万,很实惠。”李先生很快在花乡的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看中一辆宝马X3系越野车,在对车况进行了检查和讨价还价后,他最终以20.5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辆车。

  今年3月8日,车辆发生一点小事故,李先生去宝马4S店保养时被告知,车辆行驶了19.2万公里。

  “不对啊,买车时里程表上显示的是8.1万公里,短短三个月,我连北京都没出过,怎么就跑了10万公里呢?”一头雾水的他再让4S店仔细一查,发现这辆车在去年11月9日,也就是出售前最后一次保养时,记录已经显示跑了18.7万公里,与二手车店所说的公里数相差10万公里之多。

  “之所以愿意花20.5万买这辆车,就是感觉它比较新。要早知道都跑了快20万公里,我肯定不会出手了。”李先生觉得,一辆跑了将近20万公里的汽车发动机、刹车盘以及底盘轮胎等磨损程度与8万公里的车截然不同,不仅今后保养所需费用增加,车辆的安全性能也降低了。

  本是买车被骗 不料合同藏猫腻

  李先生感觉上当了,不仅因为多花了钱,更重要的是心里特别不痛快。他说,刚发现这事儿那晚气得都没睡着觉。本以为买回了心爱的车,却没料到被人动了手脚。万幸的是,上一个车主一直在4S店做保养,留下了完整的记录,让他掌握了证据。

  而且,李先生在选购车时从销售手中看到二手车商购车发票,“我多留了个心眼,拍了照片。上面写着,原车主把这辆车卖给二手车商的价格是14.5万元。”

  带着这些证据,李先生找到车商,对方却一口咬定里程表上的公里数并不是他们改的,并称对此不知情。无奈之下,李先生向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举报,但因其购车合同中明确写着卖家对车辆的里程数“不确保”,因此,作为管理方的交易市场也只能给双方调解,无法强制要求卖家解除合同退还车辆或赔款。

  记者从李先生出示的合同中看到,对于车辆里程数,甲方也就是二手车出售方并不确保未对此进行过任何蓄意改动。此外,在合同的“争议解决”一项中,也明确写着,“车辆已行驶公里数以汽车品牌厂家正规授权的4S店保养记录为准”。

  车商欲拿钱解决 劝车主别较真儿

  3月30日,北京晨报记者跟着李先生来到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找到他买车的博兴世通旧机动车经纪有限公司。负责人称愿意给5000元“了事儿”,并表示,“也是看在老乡情分上,为了叫你心里舒坦点儿,实际上我们根本不用给你钱,这不合同上清清楚楚写着‘不确保’嘛,就是后面发现里程数不对,也别找我们,因为我们卖车时就没承诺你里程表一定对啊。”

  此外,这位负责人在安慰李先生时还说,“这车是2010年的,开了6年才8万多公里?你买车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不正常,车没毛病就行,多少公里也无所谓,别那么较真儿。”

  “哪怕只改了三五万,我也认了,可没想到一下抹去了十万公里,这是不是太过分了?”李先生气不打一处来。

  但这位负责人说,“也不瞒您说,买二手车就是这样,别指望和新车似的。就这个院子里,99%的车公里数都改过,(改)10万公里算什么呀,30万的也有呢。”

  “既然买二手车,对里程数对不上就得有个心理准备”,另外一位二手车经销商也说,“改表这事儿又不难,你知道改了又能怎样,根本查不到谁干的。”

  市场管理方介入 愿为双方调解

  后来,记者又和李先生来到交易市场接待中心,市场管理部负责人孙女士给出类似说法,“商家这样的做法并不违规,因为合同中确实写着‘不确保’。既然这样,买家后期发现公里数与实际不符,也无法追究商家的责任,商家不存在欺诈行为。”

  她举例说,在北京市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有不少店铺给消费者承诺提供“4保车”,其中就包含了对公里数的确保,这也都是明文写入购车合同的内容,“如果这些商家卖给您的车后来出现里程数不一致,那肯定就给您退全款。但这些‘不确保’的商家,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确实不能保证。”

  此外,孙女士还表示,作为市场监管方,他们一直在指导商户诚信经营,但商户到底要不要给消费者确保公里数,还得他们自己决定。对于李先生的遭遇,孙女士也转述了博兴世通旧机动车经纪有限公司想出5000元赔偿的意愿。

  而李先生则认为,购车前车身的广告、销售人员的介绍,都咬定这车只跑了8.1万公里,这个里程数是他决定购车的重要因素,结果现在却打算给5000元了事儿,“太儿戏”。

  他提出要以这辆车的收购价购买,也就是让车商退还从他身上赚取的6万元利润,“当然了我也可以做让步,毕竟自己开了三个多月。”

  昨天上午,李先生接到旧车市场投诉处理工作人员电话,问他是否能够接受退还一万元的调解结果,如果可以,市场再和二手经销商协商。李先生表示不同意,此事还在进一步协商中。

  记者调查

  里程表虚实难测 不少人吃哑巴亏

  普通消费者选择二手车,最看重的几个因素一般是车辆是否出过重大交通事故、是否涉水、车辆已行驶公里数。

  相比李先生的遭遇,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更多的二手车消费者即便后来发觉车辆里程数,甚至维修程度与卖家所说的并不一致,但因不掌握确凿证据而没法维权。

  去年年底,张先生买了一辆二手东风雪铁龙C4L,看里程表这车只开了4万多公里,车况良好。买了一个多月后,车辆的变速箱就“罢工”了。张先生来到修车店后,修车师傅一眼识破这辆车被动过手脚,“就这个损耗程度看,这车绝对开了10万公里以上了,你肯定被骗了。”

  但因只是修车工人根据车况的推断,张先生没有其他证据,也只能吃哑巴亏。在网上,这样的买家并不少,但也只是在论坛里发帖抱怨一下,告诫后来者多留个心眼儿。

[责任编辑:韩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