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世界上每个大城市的年轻人,都曾因生活压力感到难过……

2017年03月18日 08:28:18  来源:参考消息网
字号:    

  参考消息网3月17日报道 (文/喻新 杜薇)“长安居,大不易。”

  这两天,一篇名为《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当身边从外地来京打拼多年的朋友,正一个接一个地离开,这令身为北京人的文章作者感慨不已:“那个曾经滋养了无数外地人梦想的北京,可能已经消失了。至少今天,我已经不敢再给哪个外地朋友打(来北京工作的)邀请电话了。”

  梦想的北京,已经消失了吗?

  作者字里行间的无奈和伤感,令许多在国内一线城市打拼的人产生了共鸣:“北京的焦虑与压力,让众多外地人甚至北京人都透不过气来。”

  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再到无奈挥别,回到家乡,中国年轻人和大都市恩怨羁绊的剧情,一直在上演。

图片源自朋友圈文章《最近有点为北京感到难过》配图

  而当两会接近尾声之际,另一篇名为《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的文章也在网上热传。文章作者从北大本硕博毕业后进入中科院,最后却因买房、子女入学等现实问题,含泪告别老领导,转战南京某高校。

  朋友圈里的烦恼也让科学家深有体会。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袁亚湘说:“他们的压力我们懂。北京本身的生活压力大,确实是大家都能感觉到的。”

  几乎同一时间,知乎网友们刷屏热议的一个话题是:“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北京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

  得到上万个赞的前排回答里,有的答主为了买房缩减了一切能节约的开支,最后忍无可忍离开北京;还有人北大本硕博连读,同样因房子黯然离去。

  一片叹息中,也有网友认为,离开固然令人伤感,但现实残酷却又公平,“不可能一边享受着大城市带来的机会,又不去接受这背后的代价”,“大城市的包容性在于适合各种人群生存,即使实现不了梦想,也不能怪北京吧?”

  的确,“长安居不易,古来如此。”

  唐代韩愈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

  这位副部级的监察御史兼大文豪,在长安城拼搏了三十年后,才勉强买了套平民四合院,结束“北漂”生涯。

  其实,“北漂”的故事不止在古今中国,全世界的超级大都市都曾经或正在经历与北京相仿的“痛”。

[责任编辑:齐昕]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