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关键词:
中国台湾网  >   新闻中心  >   大陆  >   社会

媒体:屠呦呦获最高科技奖打破了不成文惯例

2017年01月10日 08:54: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不管哪一种评奖规则,都应基于学术。这次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屠呦呦,清楚地传递这一信号。评选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局限于院士“圈子”,就是对学术利益的突破。

  在1月9日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贤,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共同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性以及非“两院”院士科学家。

  1月9日,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右)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左)颁奖。

  在2015年获诺贝尔奖后,舆论曾期待屠呦呦能获得当年度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她落选后,不少人为其“抱不平”。2016年度的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赵忠贤、屠呦呦,可谓众望所归。

  在笔者看来,一个人获得一项大奖,没有获得另一项奖励,是很正常的。诺贝尔奖奖励的是某一成果的创造者,并不是针对获奖者终身成就的评价;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的并不是某一项成果。屠呦呦获最高科学技术奖,最大意义倒不在于对屠呦呦的肯定,而在于打破了最高科学技术奖一直授予院士的不成文惯例。

  从2000年开始评选的最高科学技术奖,到2015年,一共有25位获得者,均为院士。去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公众对其“三无”身份(无院士头衔,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经历)很是感慨,并对国内人才评价体系看重身份、头衔进行了反思。有一种意见认为,屠呦呦没有获得2015年度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跟她没有各种头衔不无关系。这当然只是一种揣测,但反映出公众对学术评价过于“头衔化”的忧虑。

[责任编辑: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