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7日电
新华社记者周蕊
国家旅游局日前通报,今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共有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分别受到取消等级、降低等级、严重警告、警告、通报批评等处理。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公布的被查处景区总数和4A级景区占比数之多史无前例。这次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是怎么刮起来的?这次查处与以往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上“黑榜”景区又“栽”在哪些地方?
不整治的省份景区评定将受限、5A景区申报不受理
国家旅游局5日通报,今年下半年以来,367家4A级及以下景区受到处理,堪称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史上最严”的背后,是整治手段和整治思路的创新。
通报显示,4A级景区成为此次被处理的“大头”:共有255家4A级景区被处理,占全国4A级景区总量的9%;其中62家4A级景区被取消及降低了等级,占被处理4A级景区的24%。
一些地方整治景区明察暗访多管齐下。以贵州为例,主管省领导亲自安排并作具体指示,省旅游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景区复核检查计划,采取省市分级、暗访和明察分类的方式,并委托第三方30多人组成专家组,分五批次对全省64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进行暗访检查,实现了复核检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不留隐患。
一些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和国家旅游局此次的制约措施有较大的关联。在本次全面排查前,国家旅游局明确,对未采取整治行动的省份,将收回其4A级景区评定管理权限,并停止受理其5A级景区申报。“2014年出台《关于下放4A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后,4A级旅游景区的等级评定下放到了省一级,如果被收回对4A景区的管理权限,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就已经很被动,如果停止受理本地5A级景区申报,更是掐住了一些地方的命脉。”
“黑榜”景区“栽”在哪?
记者梳理了今年下半年“上榜”的300多家景区和此前被旅游部门警告、降级的多家景区发现,景区“上榜”的原因集中在旅游基础及服务设施不足、安全管理不到位、厕所环境卫生条件不合格等。
——游客服务“形同虚设”。国家旅游局在通报中指出,被取消4A级资质的厦门海沧大桥旅游区,景区多处场所已对外承包变更为餐馆、SPA等项目,游客中心功能缺失。
今年被通报摘牌的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等也被指出存在旅游服务功能严重退化的问题,包括游客中心设施设备严重缺失,主要游客集中区域休息设施严重不足,导游服务严重不足,景区内标识导览系统严重缺失等。
——安全存隐患。2015年,国家旅游局对丽江古城景区等6家5A级景区给予严重警告,并公开通报,给予6个月时间整改。丽江上“黑榜”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安全漏洞。2013年3月丽江古城突发火灾,烧毁民房107间。2014年4月丽江一商铺发生火灾共致10间铺面损毁。在2015年通报中,丽江古城景区仍然存在安全提示不到位,消防设施不完备等问题。
在今年8月被摘牌的5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长沙市橘子洲旅游区和重庆市南川区神龙峡景区,也均被指“景区安全隐患严重”。橘子洲旅游区濒水游客集中区和临江游步道,旅游安全巡查服务缺失。神龙峡景区以漂流作为景区主要旅游项目,对游客没有进行漂流前的安全教育、安全设施佩戴讲解演示;部分游步道紧邻山体滑坡处,没有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等。
——厕所不过关。贵州铜仁市碧江区九龙洞景区因厕所整体布局不合理,数量不足,内部环境较差等原因,被贵州省旅游委取消4A级资质。同样“栽倒”在厕所上的还有2015年被摘牌的5A级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在通报中,山海关景区环境卫生脏乱,垃圾未清理,卫生间湿滑脏乱,清洁工具、施工材料随意堆放。
——名不副实。记者梳理发现,一些主业为商场、商贸城的园区同时还挂着“景区”牌,由于主业不聚焦,对A级景区所需要的游客信息中心、厕所、游览标示等方面就有点“不走心”。此次被警告的4A景区河北省辛集市辛集国际皮革城景区,其官网上挂的基本上都是皮革交易信息、市场动态、供求信息等商业运营内容,关于旅游资讯的内容仅有一栏,2014年以来就没有更新过。
“黑名单”机制化常态化景区整治进入“深水区”
专家指出,旅游部门对景区的整治已经告别了“一阵风”,对A级景区实行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模式效果也正在展现出来,旅游管理部门对景区的整治已经进入“深水区”。
国家旅游局正会同相关部门,酝酿推出新修订的《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和新国家标准,全国景区监管进一步走向常规化和制度化。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地方对于旅游景区等级评定的权限加大,国家旅游局已经意识到更需加强对A级旅游景区的审核与监督,不能形成“灯下黑”。此次国家旅游局明确,对未采取整治行动的省份,将收回其4A级景区评定管理权限,并停止受理其5A级景区申报就是具体措施。
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说,地方全力以赴争创5A级景区,成功后便放松懈怠、忽视维护,导致景区质量出现问题,这种“重申请、轻维护”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有关部门不应局限于A级景区的评定与退出,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城市建设方面。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原国家旅游局规划与资源处处长窦群指出,还应建立回追问责制度,如果景区长期效益不好,应对领导干部在地方任职期间的这种“大干快上”的建设行为进行回追倒查。
(原标题:367家景区被查处 史上最严景区“整肃风”是怎么刮起来的?)
[责任编辑:张晓静]